> 輿情資訊

電動自行車小區“飛線充電”痼疾怎麼破?

電動自行車因價格低廉、出行便捷,深受老百姓青睞,保有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海南省各地群眾交通出行和運輸的重要工具。目前,僅海口市,電動自行車註冊登記保有量已超過百萬輛。

電動自行車帶來便利的同時,充電、通行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海南多個市縣住宅小區內充電設施不足,居民私自在室外和樓道拉線給電動自行車充電,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同時佔用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間,極易漏電起火引發火災火情,存在重大公共安全隱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飛線充電”痼疾如何破解?近年來,海南省各地檢察機關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八號檢察建議”,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辦理一系列督促整治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件,依法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加強監督,及時消除公共安全隱患,維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努力實現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由亂到治”,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平安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私拉電線隱患不少

聯動監管存在短板

在日常工作中,文昌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走訪發現,轄區內多個小區的公共區域存在違規停放電動車和“飛線充電”現象,有較大的消防安全風險。

為此,文昌市檢察院依法進行調查。經查,文昌市文城鎮多個小區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記憶體在電動車違規停放、電線私拉亂接行為,有的電線長期懸挂在空中,有的插線板直接拖拽在室外地面上。電線長期經風吹、日曬、雨淋,沒有任何防燃防電措施,“飛線”成為風險“引火線”。

文昌市檢察院認為,居民違規停放電動車且從家中窗戶私拉電線至樓下為電動車充電的行為,違反《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和公安部《關於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範的通告》相關規定,具有火災隱患和消防安全風險,可能使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及國家財産遭受重大損失,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文昌市檢察院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督促依法履行市轄區內消防安全檢查職責,並聯合相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對違規停放電動車和“飛線充電”的現象進行整改。收到檢察建議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及時開展“飛線充電”專項整治。

實際上,近年來海南各地因“飛線充電”等充電方式不當引發的火災起數逐漸增加,“飛線充電”成為基層消防整治難點。海南省相關市縣檢察院2021年以來針對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安全隱患問題共立案多起案件。為何“飛線充電”問題屢禁不止?各地檢察機關指出,行政主管部門存在未依法全面履職的問題。

《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其中首要問題便是行政主管部門未能嚴格落實消防法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消防條例》《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對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佔用消防通道等問題執法力度不夠,日常巡查檢查制度不落實,監管不到位。

同時,住宅小區“飛線充電”安全隱患問題涉及消防、住建、綜合執法、居委會、小區物業等多個部門,依然存在職責交叉、聯合執法和配合協作力度不夠等問題,未做到群防群策。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群眾對“飛線充電”極易引發火災事故認識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充電設備不足,充電場所與其他區域沒有阻隔措施。

督促問題整改落實

回頭看防問題回彈

今年4月,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到轄區部分出租屋、高層住宅走訪,對居民佔用應急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私拉電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等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確認問題整改到位,安全隱患消除。

2022年10月初,公益訴訟檢察官在巡查中發現,轄區部分出租屋、高層住宅存在居民佔用應急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私拉電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情況,不僅影響城市文明形象,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此,秀英區檢察院決定啟動公益訴訟立案調查程式。

經調查取證,2022年11月23日,秀英區檢察院依法向應急管理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切實履行管理職責,禁止居民在公共門廳、疏散通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確需在高層民用建築內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應當與該建築的其他部分進行防火分隔。

此外,鼓勵、指導民用建築配備具有自動斷電等先進技術的設備;定期對重點區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對電動自行車隨意停放在公共區域、“飛線充電”等違規行為及時要求管理方整改,對拒不整改的依法處罰。

接到檢察建議後,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研究整改措施,多措並舉開展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隱患防控工作:印發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決定分三個階段推進綜合治理工作;由鄉鎮、街道牽頭,聯合城管、消防等多家部門開展巡查執法,檢查居民小區30余個,整治安全隱患75處。精心製作宣傳手冊在人員密集場所發放,普及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知識。

整改過程中,秀英區檢察院全程督導跟進,確保檢察建議取得實效。截至今年1月,被建議單位已按照檢察建議要求全部整改到位。

“我們在科學調研、精準分析基礎上,提出針對性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嚴格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更精細、更高效,切實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識,實現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由亂到治’的轉變。”秀英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季圓圓説。

記者梳理髮現,近年來,海南省各地相關地區行政主管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後,均採納了檢察機關的建議,迅速採取措施進行整改。比如,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加大問題整改和執法處罰力度。對行政主管部門的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

堵疏結合綜合治理

共同防患于未“燃”

連日來,樂東黎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走訪縣城迎新、惠民等電動自行車流量大的小區。令人欣喜的是,住宅區的空地上已建起停車位,安裝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居民用電安全有了保障。

時間回到2022年8月初,樂東黎族自治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巡查中發現,縣城部分高層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不規範,存在居民佔用應急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及門廳等公共空間停放電動自行車,私拉電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情況,插線板超載用電、長期裸露、電線老化、電池過充等問題極易引發觸電和火災事故。

據此,樂東黎族自治縣檢察院決定啟動公益訴訟立案調查程式。幾天內,辦案檢察官走訪調查8個電動自行車流量較大的小區,發現不同程度存在居民私拉“飛線”充電問題,沒有充電需求的居民也習慣帶著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將其停放在小區疏散通道等公共區域。

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動自行車配套基礎設施如充電樁、停車場所等設置不健全,無法滿足居民需求,導致供需矛盾突出。辦案檢察官認為,要徹底消除用電安全隱患,“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疏通”,只有建設好充電樁、停車場所等相關配套設施,才能實現良好的治理效果。

2022年11月21日,樂東黎族自治縣檢察院依法向縣應急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兩家職能部門對檢察建議十分重視,主動邀請檢察官參與座談,整改工作隨即啟動。

截至今年2月底,職能部門共檢查住宅小區12個,督促整改涉電動自行車消防違法行為136處,清理“飛線”充電50處。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一批電動車停車位和充電樁建設起來。同時,檢察官與專業人員走進小區,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識,增強物業人員消防救援能力。

近年來,海南省各地檢察機關通過圓桌會議、座談磋商、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推動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整改落實情況。尤其是堅持堵疏結合,推動綜合治理,建設充電設施和停車位,安裝自動噴淋系統、夜間自動斷電智慧充電樁、對裸露電線全部套管等,從根本上遏制“飛線充電”行為,防患于未“燃”。記者 邢東偉 翟小功

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電動自行車小區“飛線充電”痼疾怎麼破?)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