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資訊

業績斷層式落差 消金機構座次重排

消費金融的座次洗牌,伴隨著2022年業績的出爐更顯直觀。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0日,已有17家消費金融機構2022年業績對外披露。從“吸金”表現而言,披露凈利潤的16家消費金融機構全員實現盈利,3家機構凈利潤超過10億元,最高凈利潤達到33.29億元。

而全員盈利的另一面,是持續擴大的營收差距,17家消費金融機構之間業績出現斷層式落差。其中,4家業績墊底消費金融機構凈利潤總和不足億元。在分析人士看來,伴隨著消費金融行業從高速發展階段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其精細化的發展趨勢愈發明顯,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對中小規模的消費金融機構如何在市場中立足形成了考驗。

3家機構凈利潤突破10億元

隨著上市公司財報陸續披露,多家消費金融機構也向市場交出了2022年“成績單”。在17家已披露業績的機構中,3家消費金融機構凈利潤突破10億元。

按照凈利潤排名,頭部梯隊表現穩定。具體來看,招聯消費金融以營業收入175.01億元、凈利潤33.29億元排在首位,兩項指標同比增幅分別為9.84%、8.68%;其次是興業消費金融,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15億元,同比增長20.54%,凈利潤24.93億元,同比增長11.79%;接著是馬上消費金融,全年實現凈收入135.3億元,同比增長14.48%,凈利潤17.88億元,同比增長29.34%。

相較2021年的凈利潤增速,3家機構2022年增速均有所放緩。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在營業收入、凈利潤方面增速仍舊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招聯消費金融業績增速明顯下滑,兩項指標增速均不及10%。

對於報告期內業績增速放緩的具體原因和後續規劃,北京商報記者也向招聯消費金融進行了採訪。招聯消費金融指出,公司適時把握髮展節奏,調優資産結構,保持可持續的穩健增長。

2022年,頭部梯隊的3家機構總資産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截至2022年12月末,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産1643.46億元,同比增幅9.79%,也是業內首家總資産突破1500億元的消費金融機構。興業消費金融與馬上消費金融總資産則分別為762.97億元、665.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3.48%、8.87%。

前述3家機構也是2021年凈利潤座次席的前三名。而在2021年方才成立的螞蟻消費金融,在2022年扭虧為盈,一舉躋身頭部消費金融行列。根據其股東寧德時代財報,2022年寧德時代對螞蟻消金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收益為6724萬元,按照其持股比例換算,螞蟻消費金融2022年全年凈利潤約8.4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1.7億元。

2022年凈利潤排在行業第五名的是中銀消費金融,為6.56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8.44億元,同比下滑22.27%,也是為數不多的凈利潤出現下滑的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末,中銀消費金融資産總額641.02億元,貸款餘額618.0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87%。

凈利最高相差462倍

螞蟻消費金融凈利潤趕超,也將中郵消費金融“擠”出了行業前五的行列。在2021年凈利潤一度超過10億元的中郵消費金融,2022年業績大幅縮水,凈利潤在已披露財報的消費金融機構中降幅最大。

股東方郵儲銀行財報顯示,2022年中郵消費金融營業收入為60.48億元,同比增長6.37%;凈利潤4.43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12.29億元同比下滑63.95%。

對於2022年凈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中郵消費金融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2022年居民貸款及消費需求不振,部分用戶受到疫情影響出現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下降,同時中郵消費金融累計減免息費約8489萬元,貸款綜合定價較上年度下降1.55個百分點。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儘管披露了凈利潤的16家消費金融機構全員實現盈利,但從中郵消費金融(凈利潤排名第6位)開始,剩餘披露了凈利潤數據的11家機構2022年凈利潤均不足5億元,還有8家位於2億元下方。按照對應數據計算,11家機構凈利潤總和為16.77億元,不及馬上消費金融的17.88億元。

其中,中原消費金融2022年並未披露營收數據,按照股東持股比例換算,該公司2022年凈利潤為3.33億元,同比增長65%。海爾消費金融2022年營收17.1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20.64億元同比下降17.15%;凈利潤2.74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1.91億元同比增長39.09%。

剩餘平安、陽光、湖北、北銀、晉商、寧銀、小米和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等8家機構凈利潤均不足2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87億元、1.35億元、1.21億元、0.87億元、0.52億元、0.26億元、0.11億元以及0.07億元。由此計算,凈利潤最高的招聯消費金融與最低的唯品富邦消費金融之間,業績相差462倍。

8家機構中,晉商消費金融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4.28億元,較上年的5.5億元下降22.18%;凈利潤0.52億元,較2021年的0.61億元下降15.2%。而小米消費金融凈利潤則連續兩年保持近200%的漲幅,2022年小米消費金融凈利潤0.11億元,同比增幅為194.57%,上年同期增幅為236%。

針對各自業績表現,北京商報記者也向多家消費金融機構進行了解。從受訪機構綜合反饋內容來看,消費者貸款意願不高、減費讓利的政策是影響2022年消費金融機構展業的主要原因。這一過程中,中小型消費金融機構面臨更大的壓力。

還有機構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大吐苦水”,坦言稱:“眼淚汪汪的成績單,同樣的市場環境下,小公司真的太難了。只能説逐步落實戰略規劃,實現今年的業績目標。”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表示,伴隨著消費金融行業從高速發展階段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其精細化的發展趨勢愈發明顯。目前看,消費金融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銀行係、産業係、網際網路係等各種“派系”中以銀行係實力最為強勁,這對中小規模的消費金融機構如何在市場中立足形成了考驗。

整體增速放緩 需持續數字化轉型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對比各機構2021年財報發現,從17家消費金融機構整體業績表現來看,全員盈利的背後是明顯放緩的業績增速,中小機構與頭部機構之間仍有較大差距。2021年,各消費金融機構凈利潤增速多集中在50%-90%,還有4家機構凈利潤增幅超過200%。而2022年各消費金融機構的凈利潤增速則多維持在40%下方。

對於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業績增速放緩的原因,3月29日銀保監會非銀部發佈的文章中也有所提及,消費金融行業核心競爭力面臨挑戰,具體面臨的問題一是細分客群能力不足,獲客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企;三是自主風控能力不足,風險管理成本被動抬升;四是中低收入客群的精細化運營管理能力不足,運營成本較高。

蘇筱芮進一步解釋到,主要影響因素一是獲客成本,伴隨著線上流量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對線上助貸機構、線下貸款仲介的亂象整改,消費金融的獲客成本相較往年有了更大提升,但轉化卻不盡如人意;二是運營成本,尤其是線下場景佔比較重的,在2022年受到疫情等影響較大;三是逾期率,逾期的上升也會侵蝕到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潤,使得部分消費金融公司的凈利潤指標相較往年有所減少。

“從行業角度來看,當前消費金融機構展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嚴監管政策下,消費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各項監管政策,在同質化嚴重的行業競爭中持續壓降費率,使得利潤增速放緩。同時,自身流量獲取能力有限,對助貸平臺依賴較大,股東資源轉換不明顯。”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

2022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動作也在持續進行,一方面換高管、調整戰略規划動作不斷,另一方面增資補血、發佈ABS等舉措也緊鑼密鼓的進行中。而註冊資本達到72億元的建信消費金融,此前也已經獲批籌建。

談及後續業務規劃,多家受訪消費金融機構提到將全面推進業務轉型、加快數字化建設。例如,海爾消費金融提到將重點引進科技人才和數字化人才,以提升對於新市民、鄉村用戶等普惠群體的風險識別能力、服務響應能力和金融産品體驗,中銀消費金融指出,將在新市民服務、鄉村振興、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做好創新服務和經營管理。

蘇筱芮認為,未來消費金融行業的主要趨勢一是關注各類成本,涵蓋獲客成本、運營成本等,探索更加精準觸達客群的渠道和路徑;二是關注重點客群的消費需求,例如“新市民”“低齡老人”等客群,並切入高頻場景實施客戶轉化;三是繼續投入科技研發,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技術助力風控,為貸後業務減輕壓力。

“從發展路徑上,建議在自營業務和內容方面加大投入,線上業務引流明顯的前提下做好線上渠道建設,對客戶差異化需求進行合理滿足。同時也要早日建立獨立自主的風控模型,開啟數字化轉型戰略。”王蓬博如是説道。記者 廖蒙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業績斷層式落差 消金機構座次重排)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