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資訊

“非標轉標”成效顯著 信託業轉型漸入佳境

傳統業務持續壓降,資産投向不斷優化,信託業轉型成效正在顯現。3月2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了2022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産業、房地産領域的規模和佔比進一步下滑,房地産信託資金同比降幅超30%。同時,在做優證券市場類信託業務的導向下,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佔比持續提升。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房地産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22萬億元,同比下降30.52%,環比下降4.44%;房地産信託佔比為8.14%,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39個百分點。

作為傳統業務,房地産信託曾一度被譽為信託公司非標業務中的“香餑餑”,但在此前“跑馬圈地”不斷擴張的道路上,潛藏的風險不斷暴露,違約問題頻發。一份來自用益信託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披露的涉及違約的房地産信託116款,涉及金額930.3億元。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指出,受房地産市場爆雷事件頻發的影響,2022年末投向房地産的信託資金同比降幅超三成。但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房地産市場開始趨穩,2022年四季度的房地産信託資金環比降幅有所收窄,房地産信託風險將穩步緩釋。

政策層面,去年11月以來房地産行業積極政策不斷,交易商協會支援包括房地産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央行、銀保監會出臺《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從融資、保交樓、受困房企風險處置、保護消費者權益、調整金融監管政策、住房租賃金融等六個方面、16條措施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從數據來看,房地産信託存量規模隨著項目退出持續下滑,新增非常有限。”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目前房地産信託業務還是以存量化解為主,新設立的基本都是圍繞著老交易對手或存量業務展開為主,基本是盤活資産、續貸、完成項目展期的過程。預計未來要經過多年盤整才能真正企穩,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區間。

其他傳統業務中,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産業領域的規模也進一步下滑。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資金信託餘額為3.91萬億元,同比下降6.09%;投向基礎産業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59萬億元,同比下降5.54%。

“資管新規”之後,傳統非標資産已走進“黃昏”,做大做強做優證券市場類信託業務已基本成為行業轉型共識,資金配置由非標類資産向標準化資産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凸顯。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佔比持續提升。

具體來看,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託餘額為4.36萬億元,同比增加1萬億元,同比增幅29.84%,環比增幅4.21%;證券市場信託資金的佔比在2022年四季度末升至峰值,為28.99%,同比上升6.62個百分點,環比上升1.14個百分點。

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穩步增長。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01萬億元,同比增長7.79%,環比增長0.61%;金融機構信託資金的佔比為13.39%,同比增長0.95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資金信託運用方式的變化亦反映了信託業務轉型的趨勢。與2021年四季度同期對比,交易性金融資産投資佔比實現了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0.43個百分點,反映信託投資功能的重要性正不斷提升。其次,運用方式為貸款的佔比下降3.53個百分點,反映傳統的非標融資業務被進一步壓縮。

翟立宏指出,未來,我國信託業服務實體經濟將呈現出差異化、專業化和精品化的趨勢,信託公司將通過加快標品信託、財富管理等業務創新,進一步聚焦于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痛點,以多元化資金給予實體企業全方位支援,全面滿足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助力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記者 宋亦桐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非標轉標”成效顯著 信託業轉型漸入佳境)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