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資訊

高價彩禮等陋習得到有效遏制

近日公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這已經是中央一號文件5年內第4次點名高價彩禮問題——2019年,“高價彩禮”被首次點名。從2021年起,“高價彩禮”更是被連續3年點名。

作為婚姻管理的主責部門,民政部高度重視並治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社會亂象。2018年,民政部將婚俗改革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進行研究部署。2020年,印發《民政部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分兩批共確定了32個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近年來,民政部還積極推動省、市、縣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全國共確定地方實驗單位1365家,形成了部、省、市、縣四級同步抓試點、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總的來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廣大居民群眾對實驗區工作高度認可和充分肯定,普遍認為婚俗改革勢在必行,開展試點實驗是推進工作的有力抓手。各實驗區以此為契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實驗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多地村民公約限制婚俗陋習

近年來,大部分實驗區將限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婚俗陋習納入村民公約、居民公約,引導新人將文明節儉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行,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得到有效遏制,鄉村文明水準大幅提升,社會和諧程度明顯增強。

河南省寧陵縣建立了移風易俗館和移風易俗宴會大廳,宴席、煙酒都有統一的標準,規定婚事飯菜加煙酒每桌花費不超300元,訂婚彩禮不超3萬元,婚事新辦、勤儉節約蔚然成風。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通過村規民約對操辦喜事的喜酒桌數、用車數量、辦理天數、待客範圍、儀式程式等作出具體規定,村民婚禮操辦平均支出為2萬元至3萬元,盲目攀比、大操大辦和“天價彩禮”歪風日漸式微。河北省河間市邀請市領導及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道德模範等為“零彩禮”“低彩禮”新人頒發結婚證,2021年以來共辦理結婚登記5947對,其中,零彩禮456對,佔比7.7%,低彩禮5100對,佔比85.8%,有效帶動了農村風氣的好轉。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婚俗文化

各實驗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婚俗文化,努力增加婚俗文化産品和基本服務供給,推動婚俗新風向上向善,為廣大群眾提供了高品質的精神營養。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在社區內建設了多民族婚俗微型博物館,以多民族婚俗文化為主題,展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婚俗文化,建構社群文化認同。吉林省永吉縣打造金家鄉伊勒門村“滿族婚俗文化試點村”,建設民族文化博物館,開展傳統滿族婚俗文化展,聘請民俗傳承人製作滿族婚俗剪紙畫,邀請文史專家撰寫《滿族婚俗文化》指導手冊,以特色婚俗文化助力當地婚俗改革,宣揚文明婚俗新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將“烏魯木齊第一榆”文化廣場建設為新時代文明婚俗示範廣場,以“夢·家·路”為主題展示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婚俗代表物品,吸引廣大青年、新人祈福許願。

積極推行簡約適度婚俗禮儀

近年來,各實驗區積極推進結婚頒證服務、集體婚禮等制度創新,婚俗禮儀簡約適度。

各實驗區積極推動結婚頒證服務創新,創設室內室外頒證場所,建立地方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名人頒證制度,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優質載體。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邀請金婚老人、人大代表、政府負責人為特邀頒證員,在特殊日子舉辦集體頒證儀式,讓結婚承諾、頒證儀式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新風尚,增強了新人對婚姻的責任感。

各地普遍定期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專門設置室外集體婚禮基地,在重要時間節點,針對不同群體組織集體婚禮,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深受新婚當事人歡迎。比如,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舉辦的“情滿建鄴·到此莫愁——祝福抗疫新人”集體婚禮、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依託露天婚禮基地舉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集體婚禮、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一年一屆的“鹿城最美集體婚禮”等。

深入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

各實驗區積極探索,採取公益創投、經費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婚姻家庭服務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對新婚當事人提供情感輔導、心理疏導、婚姻危機調處、處理家庭關係的方法等服務,提高當事人維護婚姻家庭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江蘇省東臺市依託婚姻登記中心開展心理講座、團體輔導、多媒體宣傳等各類活動,常態化為1665對新婚登記夫婦提供婚前輔導,為婚姻關係出現問題的夫婦提供個案服務248人次,有效率超過90%。海南省瓊海市組建230名婚姻家庭指導員隊伍,在基層開展婚俗改革宣傳、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不斷壯大婚俗改革服務隊伍。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將婚姻家庭輔導前置到試點社區,建立個案檔案,採用針對性、一對一、全程跟蹤等方式解決婚姻家庭問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開發手機App,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提供“婚前知識評估”網上答題服務,幫助新人在答題中感悟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和擔當,儘快完成角色轉變。

努力打造家庭家教家風品牌

近年來,多地努力打造家庭家教家風品牌,文明新風深入人心。部分實驗區打造了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各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活動,開展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進家庭、進社區、進村莊、進校園、進企業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榜樣來凈化社會風氣、感化鄰里、和睦家庭,營造了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

上海市奉賢區圍繞“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構建好家庭”主題,在全區400多個“婦女之家”“婦女微家”“家中心”、各街鎮兒童服務中心和兒童之家,廣泛開展“議家風家訓家規、曬家庭幸福生活、講家庭和諧故事、展家庭文明風采、秀家庭未來夢想”主題活動1000多場次,將“家庭美育”落在日常。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常態化開展尋找“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武昌好人”等實踐活動,激發更多家庭崇德向善、立德樹人,用好家風涵養好民風,帶動好社風。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挖掘整理“紅色家庭教育”事跡16個,在全區推廣20多個經典家訓家教典型,目前已建成家風家訓館22個。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把婚俗改革要求納入民主法治示範居(村)、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包河好人”、道德模範等評選指標,定期開展評先評優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榜樣帶動社會風氣向上向善、鄰里和諧、家庭和睦。

及時將經驗上升為政策措施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民政部將推動各實驗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生育支援政策體系”等一系列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新時代婚俗改革工作,確保實驗區工作持續有效推進。

民政部要求,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導。指導各實驗區進一步聚焦實驗主題,創新平臺和載體,凝練實驗成果,爭取形成一批可學可用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及時交流實驗進展情況,通報或展示實驗成果,組織實驗區開展能力建設培訓,開展實驗區所在省內部或跨省橫向學習交流,形成全國層面實驗區互學互鑒互促的生動局面,幫助實驗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升能力。

同時,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指導各實驗區健全完善實驗區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發揮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協調機製作用,推動形成部署聯動、力量聯動、政策聯動的工作格局,夯實婚俗改革工作基礎。通過召開會議、通報情況、聯合督導等方式,推動解決婚俗改革重點難點問題,形成婚俗改革工作合力。

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強成果轉化。指導各省級民政部門加強對實驗區工作的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實驗區好做法好經驗,將其上升為指導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惠及群眾的服務規範,不斷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將國家和省級實驗區工作一體推進,形成“部帶省、省抓市、市督區縣”,一級抓一級的工作局面,探索大城市、城鄉接合地區、農村地區等不同地域的婚俗改革經驗。記者 蒲曉磊

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高價彩禮等陋習得到有效遏制)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