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掌上修家譜”讓家文化在手機裏接續流芳

城市化運動和移動互聯的無處不在,使村落文明日漸式微,“家文化”日漸疏離。眼下,在杭州臨安,基於手機端的“浙裏修家譜”悄然“內測”。

家譜怎麼修?

如今,尋常百姓家修家譜的幾乎寥寥。其中緣由繁多——怎麼修?修什麼?誰來修?

11月24日,浙江省方志系統數字化改革培訓班暨“浙裏論鑒”論壇在臨安正式開幕。

臨安區委黨史研究室開發的“浙裏修家譜”線上小程式,為家庭、宗族編修家譜、宗譜提供了專業支援和數據支援,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問題一一化解。

點擊小程式的“我的家譜”模組,可以直接在手機端開啟以個人和家庭為單位的家譜修建。模組內“家庭關係圖譜”“家風家訓”“一鍵成書”等模組已安排到位,為用戶進行指引。

進入“家庭關係圖譜”,以本人資訊為“樹榦”,上下左右“生長”出了關於長輩、子女、配偶、兄妹的資訊“枝條”。點擊每一個家族人物的頭像,內部的基礎資訊、簡歷、榮譽、技藝傳承、藝文、影像等板塊為“枝葉”,待填充。家庭聚會中的溫馨場面、家長流傳下來的警句箴言、老一輩的好手藝、子孫的成就……都可以以影像、文字或音頻的形式永久留存,成為世代流傳的“家文化”財富。

在“家風家訓”模組裏,用戶還可以把上輩承襲下來或自己認為應該在下一輩永久傳承的家風家訓,輸入其間,永久留存。

在手機端上點擊“一鍵成書”,系統就會自動整合所有已上傳的家譜資訊,生成一本家譜電子書,供隨時分享並實時更新。

小程式上“傻瓜式”的操作,打破了家譜修建時空上的限制,有了手機,想什麼時候修,想在哪修,隨時隨地都可以。

將“家譜”串點成線,就是“宗譜”了。如果用戶並不滿足於自己和當下,想追根溯源,小程式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家族關係圖譜”模組,不僅預留了向下延展的“未來端口”,也能往上溯源。如果用戶手中有祖上或宗族留下的紙質宗譜,可以將紙質宗譜數字化,把祖輩資訊一一填寫進去。如有碰到難題需要查閱文獻資料,小程式下方的“家譜資料庫”“名人資料庫”“方志資料庫”“家譜百科”等版塊,還可連結臨安地方文獻數據庫,累計14萬頁的海量地方文獻史料,可供隨時查閱。

如不想自己編寫,也可在“家譜地圖”版塊中尋根。點擊進入地圖,放大就能看到各地各姓氏的宗譜、保藏位置和同宗脈絡上的聯繫人電話。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在電腦PC端預留出了大數據端口。經過用戶本人同意後,把以各家庭為單位的家譜導入大數據庫,通過大數據的比對和貫通,跨時間、跨地域幫忙“尋祖宗”,並將出臺一套包括編目、流程、協同等程式在內的成熟編修機制,幫忙“修宗譜”。

“浙裏修家譜”作為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浙裏有志”應用的特色子應用場景之一,也是臨安智慧史志項目中的其中一部分。未來上線,將在臨安試點後“一地創新,全省推動”。

臨安區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還將計劃開發管理端,讓地方的方志部門長久地運營系統;開發平台端,成為各部門推進使用的抓手。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掌上修家譜”讓家文化在手機裏接續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