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事件

不能放任美容儀屢變“毀容儀”

近日,“上萬元美容儀致臉部凹陷”的話題引發關注。某網友表示,在使用一款面部美容儀後,臉部右側出現明顯凹陷且無法恢復,需要進行手術填充……一時間,網友的各種猜測和吐槽洶湧而來。專家提醒:家用美容儀難以把握使用度,還需理性選擇。

近年來,美容儀市場越來越火爆。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達到60億元~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0%。另有報告顯示,在對20歲~49歲女性網際網路用戶的抽樣調研中,有59%的人表示至少使用過一种家用美容儀。然而,火爆的市場背後,因使用美容儀而造成水泡、傷疤、臉部凹陷等“毀容”的情況時有發生。

很大程度上,這是美容儀市場魚目混珠、亂象叢生的結果。比如,某名噪一時的品牌美容儀,有家用版和醫美版,價格從3680元到4萬多元不等。因其受到追捧,大量山寨産品流入市場,消費者往往真假難辨。再如,今年7月,一款家用射頻美容儀因存皮膚燙傷隱患,被國家市場監管局要求召回,涉及的美容儀多達18萬台。這些都説明一些美容儀風險多多、隱患不少。

治理美容儀亂象,首先要明確標準,規範品質。美容儀有家用和醫用之分,但在消費者心裏,兩者界線不清。並且,家用美容儀只是小家電分支下的皮膚毛髮護理器具,不屬於醫療器械管理範疇,因此,家用美容儀的效果不要求臨床驗證。這樣一來,一些商家不僅在宣傳時神化家用美容儀,以“醫用”的名義和價格銷售,還會在家用和醫用之間靈活遊走,“適時”鑽監管的空子。

其次,要加大相關治理、打擊力度。“一次護理≈8張面膜”“14天淡紋緊致”等誘惑性極強的廣告宣傳語,讓美容儀成為不少人心中可以“逆齡生長”的利器,對這當中的虛假宣傳應堅決予以制止。同時,對以次充優、以假亂真、價格欺詐等做法,要有更具針對性的整治舉措,提升打擊的精確度與震懾力。

當然,消費者要做維護自身健康和權益的第一責任人,盡最大努力辨別真假美容儀産品、識破行銷話術,少交、不交“智商稅”。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不能放任美容儀屢變“毀容儀”)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