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資訊

藍圖已繪就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迎來長期利好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資本市場發展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時期。“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近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時提出。

景林資産總經理、管理合夥人高雲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二十大各項戰略部署構建了中國未來高品質發展的藍圖和底層邏輯,是實體經濟再上層樓的基石,構成資本市場的長期利好。實體經濟各産業、各方面的高品質發展,一定會帶來資本市場的高品質發展。而資本市場亦將發揮其充分拉近投融資兩端的職能,更高效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戰略部署,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為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指明瞭方向。”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健全資本市場功能

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初心和本源。對於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專家認為,要強化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更好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到符合國家戰略導向、有利於改善民生福祉的領域。

“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核心在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認為,具體來説,有四個方向:一是支援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為關鍵領域自主可控、企業研發創新、設備更新改造、數字化轉型等提供更多支援;二是引導綠色低碳發展;三是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推動共同富裕邁出紮實步伐。資本市場應當持續完善産品和服務,為居民部門提供更優質的財富管理服務,成為居民投資與企業融資之間的高效紐帶;四是提升金融系統風險管理能力。

在高雲程看來,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在賣方層面,需要在全面註冊制中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通過市場化的風險定價機制,使之能篩選出有發展潛力且治理優秀的上市公司,為其提供社會化融資,支援其發展。在買方層面,則需要培育各類專業、合規的機構投資者,積極引入長期資本,推進第三支柱養老金建設,形成更合理的價格發現機制,將短期資金沉澱下來,塑造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資本力量。

四方面入手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近年來,在註冊制改革推動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穩步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IPO和再融資金額合計約1.5萬億元,股票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合計超10萬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高雲程表示,直接融資可更好地支援“專精特新”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這些産業更倚賴人力資本、智慧財産權,需要更市場化的融資機制以承擔更高的風險。其次,直接融資往往能引入更長期的資本,把短期資金沉澱下來,最後,直接融資中權益融資佔相當比重,可以改善實體部門的資本結構,降低債務杠桿,這對宏觀金融穩定也非常重要。

對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表示,下一步資本市場有望從四個方面推動:一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二是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針對各層次資本市場定位,完善差異化的制度安排,暢通轉板機制,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市場體系。三是推動上市公司提高品質,提升直接融資吸引力。既支援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又要進一步健全退市制度,暢通多元退出渠道,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強化優勝劣汰。四是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擴大直接融資資金來源。

此外,高雲程認為,還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持續歡迎國際投資者;要完善雙向的價格發現機制,豐富交易工具,加強期貨衍生品等風險管理工具及相應機制的建設。

引導資本規範化運作

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引入資本也要規範資本運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專家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是一種重要生産要素。為更好發揮其積極作用,要在尊重資本運作的客觀規律下,依法引導資本規範化運作,與國家戰略目標相結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不意味著資本逐利性消失,資本仍需要受到監督和規範,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制度不斷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表示,首先,堅持法治思維,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完善資本市場“紅綠燈”;其次,加強反壟斷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切實防範資本無序擴張,健全事前引導、事中防範、事後監管相銜接的全鏈條資本治理體系。最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為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明確方向,推動資本積極承擔和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

從資本市場來看,高雲程表示,在賣方層面,要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合規使用融資資金,加強資訊披露,不得侵害投資者權益。在買方層面,要完善基金治理各項機制,加強基金管理人、投資顧問的內部治理,嚴厲打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鼓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用監管、稅收等手段遏制短期炒作資本等。宏觀審慎方面,要建立異常波動時的各種市場穩定機制,以有為政府的“手”干預市場失靈,給予市場信心,引導以及安撫資本的非理性情緒,避免市場價格大起大落。本報記者吳曉璐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藍圖已繪就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迎來長期利好)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