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秦韻助力 “國潮”澎湃

“千里江山美如畫,祖國繁榮盛世安!”“這條視頻運用了高科技手段,把祖國的大好河山描繪得如此斑斕,點讚了!”……這些評論來自10月15日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出品的《新千里江山圖》的評論區。該視頻一經發出,1小時內公眾號閱讀量就突破10萬,抖音瀏覽量在4小時內突破6000萬人次,並登上微網志熱搜榜第一。數萬網友在評論區留言,為該視頻展現了充滿中國風韻的壯麗景象讚嘆。該視頻還在北京、成都、杭州等多個城市地標建築的LED大屏上播放,實現了主流新媒體産品的“破圈”傳播。

視頻裏,西安黃綠相間的計程車、樂舞藝術等具有陜西特色的本土元素穿插其中。《新千里江山圖》的爆火,讓一個西安的影視創作團隊從幕後走向臺前。近日,記者聯繫到該視頻的主創團隊和多個影視、文創團隊,探索國潮興起背後的陜西力量。

■ 觀青山入畫來

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飛馳而過;象徵國家實力的航空母艦在寬廣海域平穩航行;挑戰極限的登山隊伍勇攀雪山峭壁,逐夢珠峰;寫有“中國載人航太”字樣的火箭衝破雲霄,直抵“天宮”……青綠山水,名畫為景;現代掠影,呈現其中。

提及創作願景,《新千里江山圖》導演、西安無界數字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永強説:“當接到要把現代中國和《千里江山圖》做融合的創意需求時,我們最在意的是怎麼把現實中的中國圖景與山水畫結合,並且在這種結合的過程中,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有代入感。”從2017年亮相第一期《國家寶藏》的第一號國寶《千里江山圖》,到2022年火遍全國、一票難求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筆下的綠水青山、江河涌動從畫卷走上舞臺,中式美學貫穿其中,成為藝術門類間融合轉換的“催化劑”。

作為陜西本土公司的無界影視,希望從技術的角度將傳統文化以新潮的方式呈現在大眾眼前,讓每個人都能夠置身青山綠水中。為此,他們在5個小時內拍攝了200余個鏡頭,讓《只此青綠》的領舞孟慶旸展現“青綠腰”的舞姿,伴隨李玉剛宛轉悠揚的戲腔開場,鏡頭一轉便從古典的國風畫捲進入高鐵呼嘯、田野金黃的現代生活。除開篇和結尾的舞者部分由實拍合成,全片其他畫面均採用了三維動畫的製作形式,經歷了不斷打磨和調整後,以精湛的技術呈現代入感極強的視覺效果。視頻以仙鶴的第一視角推進,穿過千山萬壑,掠過G20會場,俯瞰冬奧會盛景,飛渡白鶴灘水電站……上線之後,視頻精美的三維製作效果和豐富多元的優美場景受到網友的廣泛好評。

“我們始終認為技術是一種承載力,它能夠承載文化的更新。隨著科技水準的提升,文化也會在不同的時代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張永強感慨,“我們所處的這片土地傳統文化悠久綿長,我們希望在創作中加入陜西人的思考,將陜西特色文化潤物無聲地融入作品。”

目前,張永強及無界影視團隊正在積極與西安多家文物保護單位合作,用3D動畫或模型的形式讓陜西的傳統文化借助科技手段呈現在大眾面前。

■ 賞國風新時尚

除了無界影視外,陜西還有不少影視公司將國潮元素加入自己的作品中。近年來,國潮是文化藝術領域和消費市場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國潮電影不僅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古典藝術等寓意,還蘊含自身所處時代的流行元素。諸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動畫電影,也憑藉著鮮明的本土特色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國潮電影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轉化,代表了中式美學在影視行業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視效團隊是來自西安的數字怪獸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該團隊還負責了《姜子牙》《魁拔》等電影的視效呈現。其創始人石超群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們對中式美學進行繼承和再發展,把傳統文化的元素提煉出來,以年輕人的視角去解讀,再通過科技手段呈現出來。”

石超群團隊不僅從商業電影的角度著手,在傳統IP中挖掘符合當代審美意趣的文化符號,更將目光投向文旅産業。石超群表示,相較商業化的影視創作,製作文旅類宣傳片時,團隊會更注重本土化的文化發掘。在最近接手的一個新項目中,團隊將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作為靈感來源進行二次創作,將國寶融入影片,讓觀眾有了更加生動的觀影體驗。

陜西麥地光芒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桂遠在接受採訪時説:“年輕人在從業過程中,將新潮的時尚元素與古老的傳統文化進行融合,我認為也是一種傳承。”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藝術,將新潮的元素帶入傳統行業,新生代群體的生活方式和消費主張也加速了國潮興起。國潮産品走紅、國産動漫爆火、“老字號”紛紛推陳出新……國潮正在成為當代年輕人追逐的一種時尚趨勢。

■ 做一回唐“潮”人

國潮元素在影視行業的應用已非常廣泛,同時也被更多産業所吸納。2月12日,“花舞大唐”國潮主題藝術展全國首展在西安大融城開幕。開幕式上,不少國潮文創産品驚艷亮相,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看和選購。“文博+文旅+文創”的娛樂方式,成為國潮興起後受遊客青睞的一個全新選項。

近年來,文旅行業掀起了一場國潮文創産品大比拼。無論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虎符餅乾、葡萄花鳥紋香囊球車載挂件,還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馬俑宇航員、秦俑象棋等,都將藏品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審美意趣相結合,讓文物“活”起來,從博物館“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文創産品是博物館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人生活的審美需求對接起來。

陜西創新了文物的呈現方式,讓博物館不再通過單一的展覽渠道等遊客前來遊覽,而是用“以文化促進創意發展,以創意推動文化傳承”的理念,讓文博行業變得更加年輕化和潮流化。

4月底,中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向公眾開放。作為“集‘唐’歷史文化和‘長安’地域文化+影視劇IP”概念于一體的創意街區項目,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萃取中華傳統建築、服飾、音樂、舞蹈、非遺、美食等元素,涵蓋唐食品鑒、百藝手作、沉浸演藝等多種業態,集空間遊玩、唐風市井體驗、沉浸互動、唐樂舞演藝、文化休閒等為一體。同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運用影視藝術的表現手法,融入飛檐鬥拱、布幡店招、燈籠牌坊等唐風建築文化元素,全景還原“全唐沉浸式市井文化生活”氛圍。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作為全國首創的全唐市井文化生活沉浸式體驗地,體現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展現了“挖掘歷史文化的當代價值,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的價值取向,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融合。陜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説:“國潮文化和中式美學,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個性表達方式。在追求國潮時,他們彰顯了自我個性與生活態度,獲取一種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尋找到了文化自信的精神共鳴。”

近年來的國潮熱點都符合傳統文化借助現代元素煥發新活力的特徵,作為文化大省的陜西更是發揮自身優勢,為國潮的“乘風破浪”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陜西省社科院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劉寧表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陜西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既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跟進時代,推動文化更加繁榮,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記者 趙茁軼)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秦韻助力 “國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