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體驗遇上“真危機”劇本殺亟須告別野蠻生長
“21重關卡致命體驗,給你最逼真的暴力逃亡”“不僅能欣賞到本院(怡紅院)頭牌的絕妙舞姿,價高者更能與其共度一夜春宵”……半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17歲男孩夏丁(化名)“入坑”劇本殺,“幾乎每週都和朋友‘拼車’,目前玩過近20個本”。在夏丁看來,劇本殺可以在娛樂的同時兼顧交友,“是當下最時尚的社交活動”。
近年來,以密室逃脫、劇本殺為代表的沉浸式娛樂活動受到年輕人追捧。據央視財經報道,2019年全國劇本殺實體門店數量由2400家飆升至1.2萬家。工商登記資訊顯示,2020年國內新增劇本殺相關企業超過3100家。
與此同時,一些密室逃脫、劇本殺中充斥暴力、血腥、色情等野蠻生長的情形引起關注。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探訪中發現,一些商家為吸引年輕人,在宣傳海報上印有“鬼食招魂”“噩夢迴圈”“人偶附靈”“共度春宵”等招攬圖片。
“新興娛樂方式的快速發展,在給青少年帶來娛樂與社交新體驗的同時,也可能給青少年帶來消費、社交、安全等方面的風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認為,要規範劇本殺娛樂行業的健康發展,須從源頭加強管理,明確著作權版權、內容安全、環境安全、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規範和底線,進行事前、事中與事後監管“三管齊下”,促進密室、劇本殺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長期沉迷劇本殺或會出現“角色混同”
“看著密室裏的一道道血色紅光,棚上還吊著齜牙咧嘴的蝙蝠和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我被嚇得半死,現在晚上睡覺都不敢關燈。”近日,一個署名“曉松”的網友講述了他第一次玩劇本殺的恐怖經歷。
“劇本殺”原名“謀殺之謎”,是玩家到實景場館,體驗推理性質的項目。遊戲過程中,玩家通過扮演劇本中的角色,蒐集線索,找出遊戲裏隱藏的“真兇”。
據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青少年沉浸式娛樂及權益保護研究報告(2021)》(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超六成的青少年表示喜歡玩,甚至很喜歡玩密室、劇本殺類沉浸式遊戲。對恐怖主題密室,未成年人年齡越低喜愛程度越高,12歲以下佔比高達66.7%。
研究報告同時顯示,有趣好玩、參與感體驗感強、緩解壓力是青少年喜歡這類遊戲的主要原因。能夠結交朋友、鍛鍊能力、增長知識與技能也是青少年認為好玩的重要理由。
“這與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很大關係。”孫宏艷分析説,密室、劇本殺這種娛樂方式融科技、藝術、文化、創新于一體,能給青少年帶來強烈的沉浸體驗。青少年好奇心強、愛挑戰、尋求刺激,對密室、劇本殺有較高的熱情和參與度,且更喜歡恐怖類。
孫宏艷提醒,由於未成年人的認知和心理不夠成熟,易出現行為衝動、情緒極端化等問題。有的劇本摻雜吸煙、酗酒等不良行為習慣,或是加入了異世界、人格分裂、封建迷信、靈魂附體等元素,“這些內容非常不適合未成年人,不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
95後山東女孩劉丹(化名)也有著一段恐怖的密室經歷。“當時嚇得我癱軟倒地,是被工作人員抱出密室的。”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謝玲表示,劇本殺是一種沉浸式體驗遊戲,能夠讓人暫時脫離現實環境。長期沉迷劇本殺,可能會出現“角色混同”,無法自主切換現實與虛擬的角色,顛倒和混淆特定角色的規範和要求。嚴重者將出現“解離”,也就是個體與自身的認知障礙,逐漸失去對現實中“我”的意識、人格和記憶的支配力,失去現實感,失去自我的歸屬感。
謝玲分析説,人的認知功能一旦發生障礙,隨之而來可能出現一系列軀體化的症狀,如頭暈、心悸、呼吸急促等,以及轉換性症狀,如無法支配知覺和運動神經、無法站立、無法發聲、痙攣等。
假體驗可能遇上“真危機”
出生於1999年的小文是一名職業劇本殺編劇。2021年6月,大學畢業的她因為對網路文學的熱愛,投身劇本創作。她告訴記者,劇本殺行業同時存在兩類人,“一類是行業的‘淘金者’,他們將劇本殺視為‘蛋糕’,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另一類則源於熱愛”。
小文感慨,“真正熱愛的人不會允許劣質劇本流入市場。”
然而,一些“淘金者”為追求經濟效益,大量購買含“暴力”“血腥”“色情”劇本供消費者娛樂,為還原命案現場,商家還會用豬血、雞血、狗血等,營造血液噴濺的恐怖氣氛。街採中,有年輕人向記者表示,“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的做法”“希望加強監管”。
“密室、劇本殺目前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孔明説,一些沉浸式娛樂活動存在主題、劇本品質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環境不安全、價值觀不健康等問題。部分密室逃脫恐怖主題裹挾著血腥、暴力等元素,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玩家的感知度。
孔明分析,對於商家來説,玩家體驗感越深越好,商家目前對用戶群體進行科學分層的能力尚處於培養期。“然而,未成年人對不適合、不健康的産品越缺乏鑒別力和自製力,這意味著他們面臨的風險更大。”
在孫宏艷看來,此類娛樂活動的環境同樣存在安全隱患。為了增強消費者“沉浸式”體驗,遊戲現場通常光線昏暗、密閉狹窄,且沒有安全提示,伴隨著遊戲過程中的移動、追逐、恐懼,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同時,空間內擺放大量電器設備與可燃裝飾物,火災風險高。
告別野蠻生長 讓行業發展迎新機
隨著劇本娛樂行業井噴式增長,近日,一種新興的兒童教育娛樂方式——兒童劇本殺進入大眾視線。“3個月帶來150W+”“3天營收2.8W”“一間空教室就能開起兒童劇本殺”……面對如此市場行銷現狀,孫宏艷不免有些擔憂,“讓兒童在體驗中成長並非壞事,但關鍵要看這類兒童劇本殺專場是不是真正適合兒童”。
孫宏艷強調,劇本從業人員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要特別重視社會效益,尤其是要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兒童專場要真正地適合兒童,無論是從內容、形式、消費,或是安全、社交等方面,一切應以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前提,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規定。”
實際上,多數劇本的創作者、密室經營者為90後、甚至00後。她們因為熱愛所以經營,但並不都具備這方面從業者應有的閱歷、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
今年6月27日,文化和旅遊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國範圍將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劇本娛樂經營場所新業態納入管理,實行備案管理。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劇本殺”的無序發展或將告一段落。
10月25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的通知》,明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劇本娛樂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遼寧、上海、成都、重慶等多地也已出臺類似管理規定。
“行業從業者是劇本內容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他們理應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任,要把好劇本內容的第一道關。”孔明説。
孔明分析認為,相關制度的出臺,目的不是將行業“管小”“管死”,而是在明確底線標準的同時,培養行業自律,督促企業守好安全底線、規範有序經營。促使經營者提高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內容創作和鑒別篩選能力,把真正有創意有創新、高品質的優質文化內容呈現給年輕人。
孔明透露,目前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正在組織行業代表性企業通過自律和政府監管相互配合、補充,共同建立多元化社會治理方式。自2021年起,協會已就內容安全、未成年人保護、生産安全、版權保護等問題逐步建立起行業自律機制,並製作數條安全提醒視頻、宣傳海報、適齡提醒等內容,在全國各地沉浸式娛樂場所投放,未來將全面鋪開。
謝玲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要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文化産品不能含有宣揚淫穢、色情、暴力、邪教、迷信、引誘自殺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她認為,應出臺相關行業標準,對劇本殺內容分級管理,按照玩家年齡、劇本內容等劃定相應的等級,讓不同消費者各取所需。同時落實未成年人身份識別和防沉迷措施,減少“不良本”對不適齡未成年人的影響。
孫宏艷建議建立劇本娛樂行業的多學科協作評測機制,由劇本娛樂相關行業組織牽頭,協同政府管理部門、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文化産業研究專家、媒體單位等共同成立青少年保護工作委員會,並制定未成年人保護規範與標準,對全國各地的密室、劇本殺行業進行專業化指導。併發揮多學科協同研究優勢,及時跟蹤、研判、監測劇本娛樂的産品品質和服務舉措,形成長期評測機制,對劇本腳本、環境安全、經營消費等環境實行經營單位自審與專業機構復審相結合。同時,加強密室、劇本殺新興職業群體的價值引領,實現“有意義”與“有意思”的有機平衡。
“我們應尊重未成年人的文化權、發展權、休閒權,全面、客觀地看待新生代未成年人的成長需求,理性地理解未成年人的娛樂需求。因此,我們應加強未成年人娛樂過程中的權益保護,並非簡單將未成年人排除在新的文化娛樂方式之外。”孫宏艷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假體驗遇上“真危機”劇本殺亟須告別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