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爭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
10年曆程,山東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支撐高品質發展之路。
該省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全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之首,將“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列為今後5年十二項重點工作之首,“爭當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是山東科技創新工作的明確目標和使命擔當。
10月初,山東省科技廳收到了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中心發來的感謝信,信中高度評價了山東省科技廳在全國科研助理崗位開發落實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今年山東共開發落實科研助理崗位12434個,完成預期目標的164%,完成總量居全國第3位。
山東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績還有很多。
今年6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山東榜上有名,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成效明顯的地方”。實際上,早在2019年,山東就被列為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成效明顯、予以督查激勵的省份。
10年奮進,山東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斷提升,成為該省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
10年曆程,山東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支撐高品質發展之路。無論是國家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大膽實踐,還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的紮實落地,都把科技創新置於重要位置。
山東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十大創新”行動計劃之首,將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列為全省十二項重點工作之首,對科技創新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山東省級科技經費相比去年再增長10%,達到145億元,集中投向了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大原始創新、重大技術創新引導及産業化和重大創新平臺項目等重點領域。
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發展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並首次同步列出了各省區市上半年GDP增長情況。其中,山東上半年GDP同比增長3.6%,高於全國同比增長2.5%的水準。
作為全國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山東經濟的亮眼表現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
從數據上看,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企業佔比達到39.2%,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截至2021年底,該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萬家;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46.76%。
山東省科技廳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山東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217家,新增5500多家,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達2.89萬家,同比增長超過50%。2021年,山東有3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加強科技創新是山東産業變革的重要抓手。在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快融入千行百業的當下,科技創新無論是對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還是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崛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研發的磁懸浮鼓風機獲山東省2021年技術發明一等獎,該産品可節電30%以上、年節電35萬度。這一項目是山東作為工業大省和製造業大省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一批創新成果也正在齊魯大地上持續誕生。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使用;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濰柴集團突破了高效燃燒低傳熱、高爆壓高可靠性、低污染物排放、智慧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研發出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突破51%的重型商用車柴油機;“山農116”畝産達到616.26公斤,創綠色優質強筋小麥高産紀錄,初步解決了優質高産小麥新品種缺乏的關鍵難題……
此外,在智慧交通、精細化工、燃料電池、碳纖維、重大新藥創制、醫療器械、地下工程重大災害防控、深地資源勘查開採、海洋藥物等20個領域,山東在科技創新和産業化等方面均走在國內前列。
深化改革勇立時代潮頭
2021年5月25日,山東的一個大動作引起全國關注。這一天,山東省委正式發文,成立省委書記、省長任雙主任的省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全面加強對全省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這一舉動屬全國首創。
將科技創新置於各項工作之首,山東類似的大動作還有很多。
7月7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走在前、開新局”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又一次提到省委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全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之首,將“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列為今後5年十二項重點工作之首,“爭當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是山東科技創新工作的明確目標和使命擔當。
如何當好排頭兵?山東在三大方面作出部署,即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爭當排頭兵,在不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方面爭當排頭兵,在科技創新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方面爭當排頭兵。
當好排頭兵,需要真功夫,山東向改革尋求動力。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俗稱“三評”。在2021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山東“三評”改革經驗引起關注。
山東省科技廳有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山東,人才評價看重實績,不簡單地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等作為直接依據。人才評價關鍵看創辦了多少企業、孵化了多少項目、轉化了多少成果。
在機構評估方面,山東將院所分為基礎研究類、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類、科技成果轉化類、公益類4類進行分類評價;同時,該省全面下放研發機構設置權、人才招聘權、職稱評審權、內部薪酬分配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權,賦予院所更大自主權。
山東科技體制改革已走在了全國前列。
比如,山東在全國率先推行科技創新工程“揭榜挂帥”制,構建以創新能力、品質、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和人才評價機制;山東還被列為科技獎勵改革唯一試點省、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6個試點省之一、科技成果評價改革4個試點省之一,為全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山東方案。
搭建平臺集智聚力賦能
芯光光電是濟南一家鐳射設備製造企業,由於缺乏關鍵技術,在市場中居於被動地位,其利潤率下降了20%以上。記者了解到,山東擁有500多家鐳射設備製造企業,很多都面臨著類似難題。在此背景下,山東省首創的“創新創業共同體”誕生了,其集聚“政産學研金服用”七類創新要素,讓科技與産業充分融合。在政策推動下,“山東鐳射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立,集聚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42家成員單位,並設立法人運營機構,形成了從研發到製造的全産業鏈體系。此舉讓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成峰喜出望外。“大家形成了創新創業共同體。企業、科研單位等‘政産學研金服用’七類創新要素的代表都參與其中,大家圍繞一個目標各自展開工作,實現了風險共擔,收益共用。”他説。
類似這樣全國首創性的平臺,在山東還有不少。以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能源研究院為代表的佼佼者,吸引了眾多人才加盟,不但破解了産業發展中要素集聚不力、公共研發不足、成果轉化不暢的問題,還聚焦新興産業、佈局未來産業,發揮著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
如何讓科技創造更多生産力?在山東路徑裏,除了發揮好上述新型研發平臺的作用,還積極爭取更多國家級的平臺在山東佈局,以此招引各類人才,支撐科技創新。
“十四五”期間,山東將深入實施實驗室體系重塑攻堅行動,全力構建30家左右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左右山東省實驗室、300家左右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提升對接國家戰略的能力。記者王延斌通訊員劉凡子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山東:爭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