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優化産業結構 全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突破發展

5月24日上午,陜西省銅川市“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銅川”系列新聞發佈會在銅川市圖書館召開,銅川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傑以“優化産業結構,全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突破發展”為主題,介紹了銅川市農業農村局的具體工作情況。

圖片7

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以來的十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重點圍繞“3+x”農業特色産業,加快培育現代果業、生態高效畜牧業、棚室栽培設施農業為代表的3大優勢主導産業。通過知名企業引領、大基地承載、大項目支撐、村集體經濟組織聯結、産業化聯合體推動,打造的以蘋果和櫻桃為主的果業産業集群、以蛋雞和生豬産業為主的畜牧業産業集群、以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産業集群初具規模,農業産業提質增效突破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這十年,是糧食産量持續增長的十年。選育的旱地小麥品種“銅麥6號”,是近10年來陜西省首個通過國審的農作物品種。累計引進主要農作物新品種416個,示範推廣新品種23個,新優農作物品種推廣面積佔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的75%以上。糧食産量由24.41萬噸提高到32.06萬噸,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

這十年,是特色産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的十年。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黃土高原蘋果産業園集群、果蔬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項目完成建設任務,為打造蘋果首位産業全産業鏈發展奠定基礎;引進了大北農、新希望、英聯、伊利等國內知名企業,為全市生態高效畜牧業集群建設加快步伐。陜西大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遷至銅川,實施旱作種業創新産業園項目,為打造旱作種業産業集群、創建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國家級農高區創造條件。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由33億元增長到60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由18.9億元增長到34.7億元,分別增長81.8%和83.6%。

這十年,是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的十年。2021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48元,較2012年增加5114元,增長71.7%,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07縮小到2.9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2021年為近年來銅川市最快的增速。

這十年,是農村集體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十年。2019年完成了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健全了農村集體資産管理機制;2020年所有村都實現了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全面消滅了經營收入“空殼村”,比省定目標提前了2年;2021年農村集體經濟得到穩步發展,走在了全省前列,經營總收入達到2.94億元,其中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50個,佔13.93%;10-50萬元的村129個,佔35.93%;50-100萬元的村101個,佔28.13%;100萬元以上的村79個,佔22.01%。

這十年,是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準全面提升的十年。周陵園區被認定為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成功創建6個國家級示範社、42個省級示範社、32個市級示範社。創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56個,市級示範家庭農場37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47個。培育生豬、肉牛、羊、蛋雞、奶牛5個畜牧産業聯盟,創建3個省級、2個市級農業産業化聯合體。

這十年,是綠色迴圈農業發展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十年。銅川市聯合相關單位合作,研發形成了國內首創、世界領先的“生物質綠色迴圈高效利用技術”成果,于2017年12月在北京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門的審核。2020年成功申請了5項專利,完成了3項産品企業標準,申報了2項科技成果,制定了4項産品應用技術規範。

在“十四五”期間,銅川市農業農村局重點以發展精品農業為方向,推進農業優勢産業轉型升級突破發展,發展壯大現代果業、畜牧業産業集群,培育提升道地優質中藥材産業集群,構建現代農業“北部綠色生態農業示範區、中部高效農業産業集聚區、東南城郊型農業發展先行區、西南特色産業發展樣板區”新格局。圍繞旱地小麥“銅麥系列”育種,打造育繁推一體化創新平臺。建設西北種源繁育供應基地、環西安都市圈供需側綠色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和農副産品代加工生産基地、果蔬冷鏈物流外包服務基地,爭創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省級數字“農業農村”示範市。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銅川。賈鵬表示,下一步,銅川市農業農村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十三次黨代會和市“兩會”既定目標,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力抓好糧食生産。以“一示範四高地”為切入點,緊扣農業首位産業和特色産業,圍繞全産業鏈培育,以重點項目為支撐,科技創新、生態迴圈、品牌培育為重點,推動特色産業轉型升級,構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格局。(陳曉平 通訊員:王敏)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