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鄉村振興畫卷在青海大地徐徐鋪展

一座座新居亮麗多彩,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項項産業生機盎然……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青海廣袤的大地上,處處能看到群眾安居樂業、團結奮進的美好景象。

過去一年,青海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了防返貧與提品質同步推進、穩政策與建機制同步實施、促鞏固與抓銜接同步落實,制定出臺“1+5+7+N”有效銜接政策機制體系,建立健全“2411”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強化監測預警,返貧風險消除率保持在80%以上。

村莊美、産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盡情地在青海大地上鋪展。

産業更有奔頭

鄉村振興,興辦産業是重點。

3年前,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青珍鄉的吾熱瑪一家,通過加入合作社和到戶産業資金分紅實現了脫貧。如今丈夫先瓊是生態管護員,每個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她本人也在鄉上的文化産業園學習青繡,為家裏貼補家用。

為更好解決牧民群眾就業問題,2021年,青珍鄉投資300萬元建起文化産業園,發展“青繡”、玉石雕刻等文化産業。目前,青珍鄉已經和相關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吾熱瑪和同伴們繡出的每件繡片將以10元-15元不等價位定向出售,這項産業預計每年能為當地牧民群眾帶來15萬元的分紅。

讓農牧業成為有奔頭、能致富的産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産業發展穩定,農牧民群眾的收入也會更穩定。去年,青海持續強化産業幫扶,將年度中央財政有效銜接資金的50%以上用於各類産業鞏固提升,鄉村産業振興基礎更加穩固。

在“電商+企業+農戶”發展模式推動下,青海阿牛哥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學榮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經營的牦牛養殖基地與民和不少合作社農戶簽訂了牦牛和牛羊肉收購協議。不僅增加了自己的收益,還為周邊三個村帶來了紅利,為農戶帶來了增收。

“基地建設使用了三個村村集體的發展資金,一年要給三個村分紅大概11萬元,同時,個別農戶把少量的牦牛寄養到我們這裡,按照合同約定,每年年底會根據生産銷售的實際情況給寄養牦牛的農戶分紅。”張學榮説。

走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鄉村産業振興路,就要聚焦特色優勢産業,培育新業態,增加新動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2021年,省政府印發了《青海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青海省“十四五”鄉村産業發展規劃》。牦牛青稞産業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完成,並實施了牦牛、青稞(油菜)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和牦牛、藏羊2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4個農業産業強鎮、27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此外,全省省級示範社、家庭農牧場分別達到802個、575個, 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82家, 扶持10個省級産業化聯合體,特色産業優勢凸顯。

農村更有看頭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2月27日,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來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一幢幢風格古樸的院落坐落在黃河岸邊,映襯著碧波盪漾的黃河水,雖然草木還沒有返綠,但依然如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對2013年以來修建的26.75萬座農村戶廁進行拉網式摸排,對問題廁所立行立改,安排改造農村戶廁3.46萬座,支援建設300個高原美麗鄉村,完成16個村生活污水治理,鄉村整體面貌不斷提升。

環境的改變不僅僅是生活品質的提高,也催生了産業的發展。如今,松巴村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村,村民做起了農家樂,賣起了土特産,開起了酩餾酒莊,“去年五一,我們接待了近7000名遊客,火爆的農家樂旺季每天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呢。”松巴村村委會主任角巴才讓説道。

生態景區的打造,讓貴德縣生態價值轉變成了經濟價值。除了貴德縣松巴村,通過發展生態旅遊,青海還相繼涌現出了如湟中千紫園、互助卓扎灘、尖扎德吉村等熱點景區,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2021年以來,全省實施鄉村振興“百鄉千村”工程 ,落實鄉村振興示範試點、促增收和民生改善等十大專項行動。確定225個村(場)開展示範試點,樹立了一批産業興旺、三産融合、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典型。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村人居環境,特別是農牧民的生産生活品質得到了改善,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農民更有勁頭

鄉村振興,農民富裕是根本

著力發展奶牛養殖業,打開了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將軍溝村村民脫貧致富的大門。“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發展模式,助推村民奔小康。在享受到紅利的同時,村民趁著鄉村振興的春風繼續加油幹:“我們為村民提供廚師、服務員等相關就業培訓,並讓村幹部及村民到省內其他地方取經學習。同時,村裏在山上修建棧道和亭臺樓閣,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遊玩,到了旺季,每天接待遊客達4000人次,旅遊生意相當火爆。”駐村第一書記袁明利説。

如今的青海,越來越多農牧民順應發展,通過當地政府、企業組織的各種培訓,嘗到了做“新型農民”的甜頭。

前不久,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農牧部門舉辦了第二期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班,以藏羊養殖技術、疾病防治以及農牧區電子商務技術應用為主,組織學員到海北州各牛羊養殖企業、飼料加工企業實地觀摩學習,讓牧民開闊眼界。

鄉村振興要實現農民富裕,農民要富裕,能力是關鍵。2021年,青海完成高素質農牧民培訓1萬人以上,培訓新型職業農牧民15071人,並通過土地流轉、農資、農機等農業補貼政策,對高素質農牧民進行了扶持。

村民的錢包鼓了,思想轉變了,思路開闊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就更有信心、更有鬥志。

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就要向農業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要收入,讓農民融入農業全産業鏈條,合理分享各個環節的增值收益,更多享受到産業興旺的成果。

2021年,青海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2%,實現了“三個高於”,全省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GDP增速,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脫貧人口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吹響,青海各地正全面推進鞏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並向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破浪前行。

(本報記者 王臻)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鄉村振興畫卷在青海大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