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案例

1457名學生“被辦卡”,諸多謎團值得深究

近日,廣西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多名畢業生向媒體反映,自己名下莫名多出10張左右銀行卡,開戶網點均是農業銀行崇左江州支行。而且,該校足足有1457名學生“被辦卡”了。中國農業銀行崇左分行對此回應稱:此事確係該行轄屬江州支行營業室未與客戶充分溝通,內部審核把關不嚴,不規範操作所致(12月12日《南國早報》消息)。

1000多名學生,每人被辦10張左右銀行卡,這樣算起來就是1萬多張卡,且學生毫不知情,這事兒令人匪夷所思。雖然銀行方面已經表示,將儘快撤銷多開立的賬戶,同時將堵塞流程漏洞,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但事情出得如此離奇,其中的諸多謎團若不悉數解開,不僅公眾心中的疑惑難以釋然,相關管理漏洞和個人資訊洩露風險,恐怕也很難完全消除。

第一個謎團:1457名畢業生的身份資訊是如何被銀行掌握的?銀行所稱的“營業室未與客戶充分溝通,內部審核把關不嚴”,固然屬於銀行內部管理環節,但大量個人資訊是如何到手的,至今仍是個謎。銀行的解釋略過了這個環節,學校也表示“沒有通過任何渠道洩露學生身份資訊,沒有代理學生開設銀行賬戶”。既然學校沒洩露,學生也不知情,難不成這些資訊是自己“投奔”過去的?這個關鍵環節若沒有一個合理、確鑿的答案,個人資訊洩露的隱患難保不會繼續存在下去。

“辦這些卡出於什麼目的?”這是有待開釋的第二個謎團。《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規定:存款人可以自主選擇銀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令存款人到指定銀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如此明晰的規定,作為銀行工作人員不可能不了解。在學生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營業室工作人員冒著承擔違規責任的風險“義務”給他們辦卡,若説沒有一定的利益驅動,顯然不合邏輯。那麼,違規辦卡的目的何在?是否涉及其他違法犯罪?其目的有沒有得逞?這些問題若不予以澄清並公之於眾,銀行相關流程漏洞能否被堵嚴實,似乎也要打一個問號。

除了這1457名學生,還有沒有其他人“被辦卡”?這第三個疑問,不僅關乎個人資訊保護,更關乎其中是否存在犯罪的問題。“兩高”《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資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資訊(徵信、財産等重要資訊之外的資訊)5000條以上的,或違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應以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追究刑事責任;並且,如果是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資訊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數量或者數額只需達到前述標準一半以上,就已涉罪。那麼,這1457名學生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著實讓人細思極恐。

現在,學校表示自身未洩露學生身份資訊,並稱“請有關當事人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利”。很顯然,完全查清上述問題,已經超出了金融機構的職權範圍。因此,期待有關方面適時介入,以此次學生“被辦卡”事件為突破口開展徹查,並幫助金融機構有效堵住管理漏洞,讓公民的個人資訊和賬戶安全都得到切實保證。

來源:檢察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1457名學生“被辦卡”,諸多謎團值得深究)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