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案例

電動汽車充電難,到底難在哪?

截至2021年3月,蘭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83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8319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6.80%。一季度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53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81輛,增長244.23%;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加349輛,增長185.64%。

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正在成為更多人的購車選擇。然而,隨著蘭州市純電動汽車銷售量不斷增加,充電問題也暴露出來:長途自駕出遊不方便充電,市區內的充電站點少且佈局不合理,想在小區建私人充電樁卻得不到物業同意。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純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車主,而造成電動汽車充電難的原因卻並不簡單。

市民 充電問題讓人焦頭爛額

最近,家住七里河的吳先生準備購買一輛純電動汽車,“我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和線下對比發現,新能源汽車比燃油汽車便宜不説,還有稅收方面的減免。”吳先生如此解釋自己想購買電動汽車的原因。然而,吳先生在諮詢了所住小區物業後得知,小區沒法安裝充電樁。“物業説,由於小區屬於高壓總表供電小區,高壓電由小區自管,其電路設計無法保障安裝充電樁後的用電安全。”無奈之下,吳先生放棄了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打算。

除了部分小區由於電路設計問題無法安裝充電樁,讓很多人打消購買電動汽車的念頭外,城區可使用的充電點、充電樁較少,也成了很多人不選擇純電動汽車的原因。“小區沒有充電樁,我家附近也沒有充電點,買了純電動汽車這大半年來,需要充電時我都是晚上吃完飯開著車沿著南濱河路找充電樁空位,每次充完電回到家基本都10點多了。”家住西站的李先生説,“有一次我沿濱河路一路開過去,很多充電樁都爆滿,最後我開到了安寧才找到一個空位,真是既不方便又浪費時間。”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與李先生有類似經歷的電動汽車車主不是少數,他們經常會被充電問題搞得焦頭爛額。

探訪 多種因素導致充電難

記者走訪發現,私家新能源汽車充電難有很多原因,除了很多住宅小區不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外,私營充電站和國網自營充電站也有各自的“難言之隱”。

私營充電站適合私家車的充電樁少

位於段家灘財經路北口的蘭州鵬誠特來電充電站是一家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的私營充電站,這裡有29個特來電“快充”充電樁,每台充電樁可保證一輛小型電動汽車在1個小時左右充滿30度電。

據了解,充電樁一般分快充和慢充。顧名思義,快充指的是充電快的充電樁,這類充電樁使用直流電充電,一般30分鐘至1個小時就能讓電池蓄電量達到70%到80%。慢充充電樁則使用交流電,充滿一輛車少則四五個小時,多則七八個小時。一台慢充充電樁每天的服務數量只有四五輛汽車,而快充充電樁則能達到10輛甚至20輛以上。

有優勢就有缺點,經常使用快充會讓電池老化更快,這讓很多私家車主不願意用快充充電樁為愛車“補充體力”。而運營類客戶選擇快充,則是因為他們需要節省時間。

蘭州鵬誠特來電充電站負責人顧慶哲介紹,他們只提供快充充電樁,“在蘭州市的新能源汽車用戶群體中,計程車、網約車、物流車等運營類客戶佔絕對比重,是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但我們也不拒絕私家車主來充電。”顧慶哲説。

國網自營充電站成了免費“停車場”

與私營充電站不同,國網蘭州分公司自營的充電站因為其公益性質,面向私家電動汽車車主的慢充充電樁數量較多。

蘭州供電公司段家灘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是一個自助型充電站,目前這裡有慢充充電樁15個、快充充電樁3個,主要服務對像是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

據充電站保安馬師傅介紹,慢充充電樁充滿一輛小型新能源汽車需要四五個小時,15個慢充充電樁每天能服務60輛左右的私家車。但事實上,該充電站每天能夠實際服務的私家電動汽車只有20輛到30輛,主要原因是很多私家電動汽車車主把充電車位當成了免費停車位使用。

“有些上班族上午9時不到就把車停在這裡,下午6點多才來取車,停10多個小時是常事。這就導致一個充電樁每天只能為兩輛車充電,大大浪費了資源。”馬師傅説。

針對這一現象,該充電站在公告欄上貼出了《段家灘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了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的客戶每輛車每次的充電時長,並規定21時以後進入充電站充電的車輛,應在次日8時前駛離。但由於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撐,導致管理方無法制定量化的收費標準和必要的懲罰機制,這一規定在實際執行中形同虛設。“我們的充電站是提供充電服務的,不是免費的停車場,希望車主能自覺遵守相關規定。”馬師傅無奈呼籲。

充電基礎設施處於起步階段

推進難度較大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在蘭州市乃至全省都處於起步階段,涉及空間規劃、建設用地、建築物及配電網改造、投資運營模式等諸多方面,利益主體多、推進難度較大。

具體表現為,充電設施利用率較低,經營利潤小,回收週期較長,加之蘭州土地資源稀缺,充電企業在主城四區難以獲得獨立用地,在遠郊區縣則以租賃臨時場地為主。場地落實難反過來又加劇了蘭州市充電站佈局的不合理現象和市場亂象。目前,城關區的雁灘區域充電站過剩,進而引發了企業之間“價格戰”等形式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了蘭州市充電設施經營秩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人流、車流密集的商業街區,則出現充電設施明顯不足的情況。

同時,新建住宅小區預留停車位、電錶箱、用電容量的政策標準難以落實到位,讓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很難鋪開。而在老舊小區,原有停車位少,電力滿負荷運作,在土地與電力負荷方面沒有建設充電設施的空間,經營性停車場地業主建樁和提供場地的積極性也不高。此外,充電設施屬於大功率用電設備,大部分單位和小區的原有配變容量和相關線路供電容量均無法滿足充電站的用電需求,這些都是制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原因。

場地制約是一方面,設施品質較差、車樁互聯互通性不高也成為制約蘭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一大原因。目前,蘭州市充電基礎設施行業早期部分運營商的充電設施,已經難以滿足當前充電設施和電池技術飛速發展下用戶的需求。而全國充電樁標準化的建立晚于市場發展,導致蘭州市大量前期投建的充電樁因標準不統一,産品品質參差不齊,壞樁較多,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大多數充電樁民營企業共用數據的意願不強,導致充車樁互聯互通性不高。以上原因造成的現象就是:蘭州市部分充電樁因長期閒置無法使用,形成“僵屍樁”,導致車樁比“虛胖”。可以説,前期發展不均衡産生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楊昕

來源:蘭州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電動汽車充電難,到底難在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