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案例

共用充電寶提價後悶聲發財 一台設備回本僅需半個月

隨著網路社交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對智慧化手機的依賴性逐步增強,而“電池”變紅焦慮症成為使用群體的一大顯著特徵。鋻於這一需求,共用充電寶以低廉的價格進入市場,並迅速收穫大批用戶。然而,當消費者養成使用習慣後,共用充電寶已快速步入“漲價跑道”。

記者14日下午走訪上海多家商場發現,不同品牌的共用充電寶已悄然集體漲價,從最初的每小時1元、半小時免費的“親民”價格,到現在平均每小時需花費3至4元。而24小時封頂價也從20元漲至30元、40元,這讓不少消費者直呼“用不起”。

共用充電寶不再“親民”

“最近我也發現了共用充電寶漲價的事,假如要這樣充個幾次不就等於能買個充電寶了嘛。以前覺得挺便宜,在外面租一個性價比也挺高。現在這個價格的話,我還不如自己出門的時候帶一個備著”,上海市民陳懿穎説。

上海市民方小姐同樣注意到了共用充電寶的漲價,“我覺得漲價問題非常嚴重,半小時1.5元,初看似乎價格挺便宜,但其實還蠻貴的,三四個小時一充就得十幾二十元”。

不少市民還向記者透露,共用充電寶在不同的場所,其收費價格也會有所不同。一些品牌的共用充電寶在熱門商區或旅遊景區甚至會提價至每小時5至6元。

《中國共用充電寶行業洞察2020》顯示,2019年共用充電市場的交易規模達到69.2億元。隨著這一市場用戶的不斷增長,剛需地位的穩固及供給端的快速擴張,其交易規模自2021年將持續保持40%至80%的高速增長,有望在2024年達到500億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低價佔領市場後突然漲價,是共用産品發展的普遍規律。“那個時候共用經濟企業有大量的風險投資作為支撐,所以他們有大量的資金可以燒。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共用充電寶在早期價格非常低”,江瀚説,如今共用充電寶整體的市場發展已進入一個比較飽和的狀態。

一台設備回本僅需半個月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共用充電寶行業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穩健的盈利模式與現金流。相比共用經濟的其他行業,共用充電寶為剛性需求,因此現金流入有保障,且由於産品成本較低,室內場景下損耗程度及維護費用較低,行業的現金流出主要在商戶分成等人為因素可干預的方面。相比其他共用行業,算是具備了很好的商業模式。

一位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共用充電寶行業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調價,第一次是2019年4月份、5月份,將普遍的1元一小時變為2元一小時,到了9月份、10月份,將普遍的2元一小時提高到3元一小時,再到現如今的每小時4元甚至更高。但根據數據模型的測算,當提高了租借單價後,對於租借訂單的影響並不是很高。所以説當用戶有充電需求後,首先要解決的是充電的問題,而非價格的問題,對於1元-3元區間的價格敏感度不是很高。”

此舉被消費者吐槽為“割韭菜”。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充電寶一直是剛需生意,價格提高不會影響訂單量。”

那麼,一台共用充電寶設備多久可以回本?答案是半個月。一位頭部共用充電寶企業的北京市場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回本週期根據各公司政策不同,設備成本不同,後期各代理商鋪設的商家品類也不同,如果把充電寶設備放到營收比較高的品類,那半個月就能收回設備成本。”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共用充電寶提價後悶聲發財)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