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服務

“三分法”助力輿情預警提質增效

網路輿情預警本質上屬於敏感資訊報送。隨著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數據的流動性和可獲取性加大了網路輿情預警、導控和處置的難度,致使輿情管理面臨全新的挑戰。如何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將資訊預警優勢轉化為服務決策優勢,需要我們立足於實踐,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網路輿情預警工作體系。具體思路是:

一、分時巡查避免緩報

資訊報送工作之所以出現緩報,其原因在於:一是傳統的數據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要求,現有的輿情資訊報送聯動機制難以轉化為應急處置和導控優勢;二是網際網路交互技術不斷迭代發展,當前的技術手段和資訊工具,還難以對海量資訊進行實時、全面的綜合檢索梳理;三是當前輿情分析引擎依賴於智慧分析技術和輿情知識庫,以關鍵字(詞)為主的體系難以實現人、事、場景資訊等多維度交叉分析、關聯分析。

根據工作實踐,人工分時巡查與多系統交叉預警可以有效緩解輿情漏報現象。主要做法有:一是要建立上下一致、內外協作的配合機制,切實形成整體聯動、及時高效的工作格局;二是要拓展升級輿情系統(工具)的功能和用途,努力形成客戶單位、輿情服務平臺無縫對接、有機融合的工作態勢;三是運用多系統綜合交叉巡查,根據雙方動態修正指定的議題進行搜索,實現快速有效地過濾和提取資訊。

二、分層兜底避免漏報

目前,輿情分析的數據導向非常鮮明,輿情分析一定程度上等同於數據分析,漏報資訊意味著分析基礎的崩塌。輿情服務環節中出現資訊漏報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部分單位網路輿情應急機制和工作體系不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輿論場,大部分還停留在關鍵詞分析階段,遇到突發狀況臨事而迷;二是在新的網際網路形勢下,各級各地、各行各業對敏感事件(資訊)定義各異,輿情系統傳統的功能難以支撐多維資訊需求;三是輿情作業流程從中性常態逐漸向其他態勢轉化,人工干預和自動資訊收集功能相結合的方式,難以完成圈群資訊收集的任務。

解決資訊漏報的路徑主要有:一是積極探索形成資訊直通車機制、突發輿情直報機制等協調機制,努力形成突出重點、帶動全局的資訊報送工作新格局;二是強化對涉輿情部門的協調督導力度,分層級實現海量數據清晰分類,按照不同條件或多維度要求整理歸類;三是利用網路技術,基於目標網頁特徵對網頁、網站進行定點定向定時抓取、存儲和搭建索引;四是對全網輿情的全量數據進行精準挖掘,利用多套輿情系統對整體輿情態勢進行展示和預測。

三、分級把關避免誤報

行業化、服務化、精準化是網路輿情監測分析的發展趨勢。實際工作中的資訊誤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輿情議題的動態演繹導致客我雙方研判各異,近年來輿論場不少話題、事件的討論深度超出事件本身,相關單位(組織、行業)因此“躺槍”;二是有一部分輿情分析師專業素養欠缺,不了解服務單位(客戶)的政策法規、組織結構、工作範圍以及歷史淵源,難以對其熱點話題、潛在風險進行判斷和識別,導致對重大敏感議題沒有“輿感”。

解決漏報路徑主要有:一是充分利用開源技術和團隊研發能力,將文本分類等結合語料庫和知識庫,搭建團隊熟悉的中文自然語言處理引擎,從海量數據中為用戶精準匹配出需求內容;二是輿情分析師應強化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努力實現從單一事件分析到複雜網路分析,在挖深吃透基礎上對其輿情發展脈絡和演變狀態進行研究和報送;三是強化資訊報送把關人角色,從注重數據到重視關鍵性文本,從總結分析到研判預警,人工分級糾錯可以實現實時的動態跟蹤與數據採集。

大數據加速了網路輿情的生成、發展和演化,輿情服務已經從對社情民意的關注,發展到對整體的決策資訊支援。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對傳統的輿情資訊報送作業流程進行分時、分層、分級的優化改造,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實際行動,也是網路輿情治理領域的現實需要。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特約輿情分析師 顏陳)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三分法”助力輿情預警提質增效)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