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融合創新 綠色防控 咸陽中醫農業技術獲青睞

10月22日,在以“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國內外農業科技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交流解決世界範圍內農業可持續發展領域重大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難題,推進實質性國際交流與合作。來自咸陽的中醫農業種植技術以及“e品中農”電商撮合平臺等一系列本土科技創新成果受青睞。

咸陽萬畝示範超三年 産品已過歐標檢測

本屆農高會期間,來自陜西咸陽的全縣域中醫農業推廣成果廣受好評。

在咸陽秦都區中醫農業成果展臺,咸陽市委書記楊長亞向陜西省省長趙一德介紹了中醫農業農産品及技術應用原理,並與咸陽市市長衛華聽取了中農厚樸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鐘宏良關於打造綠色防控中醫農業産業聯合體、推行以中醫農業為抓手的農業綠色機械化技術和以“e品中農”平臺為抓手的行銷體系建設方面的彙報。

圖片1

楊長亞指出,綠色防控中醫農業技術和“e品中農”行銷平臺要立足咸陽,服務三農,並對中醫農業技術人員的辛勤工作表示慰問。

據悉,為推行綠色生産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部在2015-2016年提出“農藥化肥雙減”和“農藥零增長”的概念和目標,並將多個肥藥雙減項目列入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專項,中國農業由此開上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從2017年開始,咸陽市委、市政府將中醫農業技術推廣列入深化改革創新項目,將實施保護性耕作中醫農業技術試驗示範納入自主試點探索類工作,以實現農産品農藥零殘留、重金屬零殘留“雙零”為目標,在咸陽全縣域30個保護性耕作中醫農業試驗示範點,引進糧食、水果、蔬菜、中藥材等5大類11個品目的農作物的示範種植,種植總計超過萬畝,逾三年。

通過初步試驗示範,中醫農業産品品質好、産量高、雙殘留明顯減少,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據中農厚樸中醫技術總監況國高介紹,早在2019年初,來自咸陽市貧困地區的中醫農業種植的小麥、辣椒、貝貝南瓜、紅薯、獼猴桃等農産品已經通過歐盟標準第三方機構檢測,466項農殘檢測為“未檢出”,取得了“減肥雙減”的階段性勝利。

圖片2

打造撮合平臺 完善供應鏈 實現産銷對接

在農高會現場,記者了解到,中醫農業産品在幾大電商平臺可以賣出高出普通農産品2至3倍的價格。如何在“藥肥雙減”的情況下,促使農作物優良性狀充分表達?如何才能讓好貨賣出好價錢?這是廣大農商戶普遍關心的問題。

據鐘宏良介紹,能夠實現“種的好、賣得值、産的優”,離不開物流供應鏈的打造及撮合平臺的不斷完善。三年前,借助蘇陜協作的東風,來自陜西咸陽多個貧困地區的中醫農業優質農産品被銷往蘇浙滬等地區,並於蘇州太倉、泰州等地建立落地倉,在冷庫、配送、基地、門面等方面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援,打開了省外銷售渠道。如今,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醫農業試驗示範項目通過政府引導、科技引領、企業主導、群眾參與的方式進行持續推廣,並取得“造血”成效,以市場為主導的平臺供應鏈體系正在建立。

業內人士認為,“中農厚樸”中醫農業的品牌形象,已經在市場獲得很好的美譽度。加上其構建的産銷直接交易——“e品中農”平臺,這種基於“網際網路+”技術,撮合産、銷雙方線上成交,不但有效解決了特色農産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還實現了産、供、銷一體化,産品可追溯、品質可把控。據悉,去年平臺年銷售額已經超過3000萬元,累計惠及貧困群眾2000余戶,帶動貧困群眾務工7000余人。

圖片3

況國高稱,中醫農業種植體系,讓陜西農特産種植真正的走上了綠色農業發展的道路。由於中藥肥料既能夠抗病蟲害,又能減少環境污染,改良土壤,鈍化重金屬,抑制和驅避部分地下害蟲,可以為莊稼提供地上地下整體解決方案。在保證農産品品質的同時,對環境零污染零殘留。

本屆楊淩農高會由科技部、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智慧財産權局、中國科學院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有“農業奧林匹克”之稱的楊淩農高會至今已成功舉辦27屆,累計吸引國內外上萬家涉農單位、3000多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會,參展項目及産品超過17萬項,總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近年來每年參展參會人數均超過150萬人次。(董旭葉)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