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人民網評: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期”關口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落下帷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發海內外熱烈反響。“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當人民群眾為這些承諾感到欣喜之時,深感重任在肩的黨員幹部則深切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期説”。

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這“三期説”闡釋了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的任務艱巨性,道出了加快補齊生態環保短板的極端重要性,點明瞭有條件、有能力的客觀基礎性。這既是對生態環保形勢的科學判斷,又是生態文明建設爬坡過坎的發令槍,為全黨全國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

跨越關鍵期,需要咬緊牙關的韌勁。當前,我國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産業佈局偏亂,區域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不均衡,污染企業“上山下鄉”現象較為突出,生態退化依然嚴重,新業態帶來的污染也不容忽視……儘管我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但成效並不穩固,面對上述多領域、多類型、多層面生態環境問題累積疊加,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生態環境問題治理不好,就難言高品質發展,難以達成人民認可的全面小康社會。因而,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我們不管有多麼艱難,都不可猶豫、不能退縮,再苦再累,也要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跨越攻堅期,需要攻城拔寨的拼勁。當下,伴隨著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逐漸富足,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熱切期盼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殷切期望寧靜、和諧、美麗的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然而,距離百姓願景,我們還有不小距離。以大氣污染防治為例,2017年“大氣十條”雖然圓滿收官,但包括産業結構調整、能源佈局調整、運輸結構優化等深層次的問題仍待解決、仍需攻堅。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群眾所盼需要我們積極回應;攻堅是最嘹亮的衝鋒號,提供更多優質産品需要我們矢志拼搏。惟其如此,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跨越窗口期,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群眾砥礪奮進、春風化雨,不僅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也為解決生態遺留問題、污染防治攻堅積累了豐厚的物力、財力和制度、技術條件。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發表報告説,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空氣中細顆粒物水準平均下降32%。而美國完成同樣的任務用了數十年。這樣的“中國速度”,宣告我們跨入了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抓住窗口期就是抓住解決問題、修復生態的最佳機遇期,需要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為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碧海、綠水青山。

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期”關口,是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也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決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陣痛而不前進,一定要樹立信心,聚合全社會的力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綠色遍染神州,讓美麗遍佈中國。宗國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李芮

(原標題:人民網評: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期”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