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全球化體系開始走向崩塌 中國需順勢而為

摘要:世界是國家的立身之所。對一個國家尤其大國來説,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戰略和路徑,與其對世界格局及變化的認知息息相關。

世界是國家的立身之所。對一個國家尤其大國來説,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戰略和路徑,與其對世界格局及變化的認知息息相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鄧小平對世界格局變化的戰略認知為中國實現高速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也對日後中國認識和把握世界格局變化提供了重要方法。如今30多年過去了,世界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的戰略認知是否要有所調整呢?

危機與重構成為主要戰略問題

20世紀上半葉,戰爭與革命風起雲湧。但到冷戰後期,經濟競爭成為兩大陣營較量的主戰場。鄧小平敏銳指出,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正是基於這種戰略判斷,中國選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制定與此契合的內外政策。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解體後的蘇東集團被納入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體系。阻礙資本全球擴張的國家壁壘被蕩平,世界開始了美式全球化狂飆突進的時代。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格局的新方向。為應對全球化挑戰,中國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更深入地推進改革開放,並於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成為世界體系的重要成員。正是通過對時代主題和主要戰略問題的精準把握,中國抓住國際局勢變化創造的有利時機,實現快速發展。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美式全球化出現停滯。如何應對危機與變革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即危機與重構,成為新的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面對危機,中國政府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主動調整産業結構,並利用G20機制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在危機中,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對世界經濟發展貢獻率最高的國家。這一成就的取得,與中國領導集體敏銳感受國際格局變化直接相關。

認識由一到多的格局之變

全球性危機遠未過去,不斷擴散與深化的危機正在推動世界力量格局演變。經濟危機之前,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決定著國際社會的整體運作,一超獨霸是世界基本格局。在危機衝擊下,美國內部暴露出許多問題:長期被奉為圭臬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受到質疑,製造業萎縮和勞動參與率大幅下降,不同族群、階層因兩極分化而嚴重對立。美元體系因債臺高築而風雨飄搖,以WTO為基礎的世界貿易秩序對美國越來越不利,強大的軍事力量無法給美國帶來安全感。自由主義世界曾經的燈塔,正在變成保守主義的堡壘,獨步一時的美式全球化體系開始走向崩塌。

經濟危機不斷深化的政治結果,是標榜代表本土民眾利益而反對全球化的人物登上政治舞臺,這反映出危機已經到了要區分“你們”和“我們”的程度,也形成了要通過國家動員來保障本國利益的嚴峻局面。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現象”,説明全球危機已蔓延到國際政治領域。在危機的凜冽朔風下,蜷曲禦寒是種本能反應,但選擇損人利己的競爭之法,則是資本利益最大化在危機時刻的政治表現。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已經證明此路不通,國家間以鄰為壑的自保,往往導致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戕害以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人們目前面臨的困局是,原有全球體系已近瓦解,新的合作機制和秩序尚未建立。從美國基本面和政治領袖的意願來看,美國無力也無心承擔重建世界新體系的重任。在老霸主開始退隱,新體系尚未建立的過渡階段,全球化將進入退潮期。世界將從倡導和推進全球經濟分工、全球安全框架以及全球科技、文化交融等趨勢轉机向,各國及各地區在經濟、政治與安全事務中,更多的依賴自身,而不是依賴全球合作,人們將面對一個“去中心化”、非一體化的多極世界。

下一階段的全球圖景,很可能是若干個由超國家集團組成的“合作共同體”的世界。一些在自然稟賦、人口資源、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文化意識等方面能形成互補並有一定歷史淵源的民族國家,有可能在互動合作中形成超越傳統民族國家的“跨國共同體”或“區域經濟圈”。這些“共同體”將圍繞擁有相對完整經濟體系和安全保障的核心國家或國家聯盟建立,主要按地理區域分佈,也不排除可以依據産業鏈、價值鏈甚至是按國家發展水準形成。需要指出的是,儘管歐元、歐盟和北美經濟圈正在遭受極右國家主義的挑戰,我們可以預言,即使出現現有區域組織的解體,也將以“馬克經濟圈”或“地中海經濟圈”等次區域的方式回歸。以經濟、政治、安全、文化等多種長遠利益為紐帶形成的“命運共同體”,將在下一階段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及安全局勢的主要樣式。“超國家合作共同體”將成為未來世界體系的基本單元。

順勢而為和量力而行

及早認識和把握這一歷史大趨勢,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發展。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推出“一帶一路”規劃和“共同體”建設構想。這是對中國長遠發展的謀劃,也是對全球危機的因應,還是對“危機與重構”的破題之道。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國能否單獨實現現代化目標?這是個不斷被提出又不斷被否定的問題。在全球危機的情況下,一國可否獨善其身?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是無法做到的事。因為在當代技術條件下,世界已被空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世外,無法獨自應對發展與安全挑戰。

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認知,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出敢於擔當、努力作為的姿態。中國提出許多國際合作倡議,通過國家間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保障共同安全、分享共同成果。在全球危機的時代,是選擇合作優先原則,還是選擇排他性的本國優先目標,這是重大的戰略抉擇。如何選擇,將決定不同國家在未來世界的地位。中國的主張與行動,是對全球發展新趨勢的順勢而為,同時也是量力而行。▲(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王湘穗)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謝斐然

(原標題:美式全球化體系開始走向崩塌 中國需順勢而為)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