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預期·“一帶一路”·物價走勢·産能壓減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回應中國經濟熱點問題

摘要: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迎來在梅地亞中心的首場記者會。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張勇、寧吉喆就經濟運作、實體經濟發展、價格走勢、去産能、“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迎來在梅地亞中心的首場記者會。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和副主任張勇、寧吉喆就經濟運作、實體經濟發展、價格走勢、去産能、“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res01_attpic_brief

結構調整取得預期成效

“我們分析,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可能性非常大。”何立峰説。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産總值預期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去年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為今年奠定了比較紮實的基礎,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將會創造更多的條件、更好的環境。”何立峰説。

他説,中國經濟增速近幾年逐步緩慢回落,但每一年經濟增量和上一年相比,都在增加。“中國是一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就業是很重要的問題,沒有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要解決新增工作崗位是很困難的。”

“中國有句古話‘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們在經濟發展中加大了工作力度,結構調整進展明顯,取得了預期成效。”何立峰説。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超過500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是快速的,成果好于預期。”何立峰説。

他介紹説,“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援。中國先後和沿線國家簽訂了近50份政府間合作協議以及70多份與包括一些國際組織在內的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議。經過共商,推動共建了一批標誌性的合作工程。

“近3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投資已經超過500億美元,這些項目進展效果良好。”他説。

何立峰説,今年5月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論壇包括開幕式、圓桌峰會和高級別會議。國家發改委將牽頭舉辦論壇的高級別會議,簡稱“1+6”,“1”是主場會議,“6”是六場平行主題會議,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五個主題,另加一個智庫會議。

確保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

寧吉喆説,實現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預期目標面臨輸入性漲價的壓力,也有國內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的有利條件。“我們將相機抉擇、精準調控,確保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

寧吉喆説,近一段時間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出現較快攀升,主要是恢復性上漲。此外受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反彈的影響也比較大。煤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三黑一色”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對PPI上漲的貢獻達到80%。

他説,實現今年物價漲幅目標有很多有利條件。我國主要農産品連年豐收,工業消費品總體供大於求,生産資料産能總體充裕,服務業供給在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中增加較快。“國內市場供求基本平衡,這是我國價格總水準穩定最重要的基礎條件。”

寧吉喆説,今年將繼續深化價格改革,打好電力、醫療、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價格改革的攻堅戰。“通過方案設計、政策調控、市場監管等,切實保障基本民生不受影響。”

推進煤電去産能取得預期成效

寧吉喆説,煤電是今年去産能的新領域。要把防範化解煤電産能過剩風險任務堅定不移推進下去,取得預期成效。

他説,今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規模很大。“從目前發展水準看,煤電已經出現相對産能富餘,特別是小煤電會帶來污染。”

寧吉喆説,在去年退出超過6500萬噸鋼鐵産能和超過2.9億噸煤炭産能的基礎上,今年再壓減5000萬噸左右鋼鐵産能,退出1.5億噸以上煤炭産能,力度很大。“絕不能鬆懈,還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在今年的基礎上,明年還要繼續去産能。”

“總之,要下定決心把落後的、多餘的産能去掉,才能使相關行業浴火重生,提高産業集中度、生産效率、生産水準、現代化水準,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寧吉喆説。

虛擬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原則不能變

“虛擬經濟産生於實體經濟,也要服務於實體經濟,我覺得這個原則是不能變的。”在談到實體經濟發展時,張勇説。

他説,當前實體經濟面臨很多困難、矛盾以及挑戰,既有長期積累形成的供給品質效率不高等結構性問題,也有市場環境不完善等機制性障礙,還有全球産業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産業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外部壓力。

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至3.2%。張勇説,這是經濟下行壓力下民間投資規避市場風險的正常反應;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在政府服務、市場準入和監管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要下大力氣解決。

張勇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下一步要著力補齊短板,增加有效供給,加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制度建設,促進企業提質升級;進一步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發展;著力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為企業開闢新的天地;著力化解過剩産能,清除落後産能,使市場能夠更加持續健康,使實體經濟發展更穩健。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吳玉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