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陜西——文化自信有底氣,贏得“他信”靠底蘊

摘要:文化是陜西的一張名片,悠久的歷史文化讓我們有了自信的理由,革命歲月的洗禮讓我們有了自信的理由。

今天是2017年1月3日,星期二,農曆臘月初六,西安0℃~8℃,陰,霾橙色預警;西安全市範圍對機動車限行尾號為1、3、5、7、9,全天二十四小時執行;西安市中小學(含職業中學)、幼兒園停課。

2016年平安夜前夕,以“人文陜西 山水秦嶺”為主題的陜西旅遊形象宣傳片在紐約時代廣場藍色天幕1號屏放映。向世界展示了韓城司馬遷祠、銅川照金、華山、太白山等陜西獨具特色的人文山水之美,遊人駐足,網友紛紛點讚,倍感驕傲,驚呼:“厲害了,我的大陜西!”

“人文陜西 山水秦嶺”主題陜西旅遊形象宣傳片在紐約時代廣場放映,圖片來源於網路

西安市一位柴窯文化研究者感慨地説:“對我來説,文化自信就是把老祖宗的真東西傳承下去、保護起來,把文化研究透、做成精品,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陜西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信,是歷史給予我們的面孔,而包容、開放、傳承、創新、共贏,以“自信”贏得“他信”,是我們今天應有的新面孔。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陜西時,提出“五個紮實”,要求“紮實加強文化建設”。中共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講好陜西故事”。文化是陜西的一張名片,悠久的歷史文化讓我們有了自信的理由,革命歲月的洗禮讓我們有了自信的理由。跳出“城墻思維”,讓厚重文化得以傳承發展、共贏共用,贏得“他信”,對加強文化建設、講好陜西故事依然任重而道遠。

傳承

2016年12月初,在陜西省委宣傳部“堅定文化自信 實現追趕超越”的主題採訪中,記者走訪陜西省部分區縣,了解了陜西省各地非物質文化傳承、文化創新上深植文化自信的根脈,贏得“他信”,鼓足勇氣,攢足底氣的發展思路與成果。

“古法造紙是咱的四大發明,是中國人的驕傲,咱們要是把這個技藝丟失的話就很可惜。”西安市周至縣起良村蔡侯紙博物館館長劉曉東談及造紙術的發明歷史和傳承時激動地説。據劉曉東介紹,起良村的“蔡侯紙”古法造紙工藝已被列為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目前,西安市已有國家級非遺項目9個,省市級非遺項目200多個,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文物超過2萬件。

戶縣農民畫,圖片來源於西部網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文化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彰顯文明大國形象中應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非物質文化傳承上顯得尤為突出。近年來,弘揚好盛世文化、傳承好絲路文化、守護好秦嶺文化、發揚好紅色文化等,做成文化交流樞紐、現代休閒旅遊、山水之城、革命文化之城、紅色文化之城,開始初顯陣勢。

創新

西安高新區是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關中高新技術産業帶骨幹板塊之一,綜合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創意創新手段將文化、人才、科技融合,著力保護根脈、彰顯魅力、講好故事,紮實加強文化建設,以促進樹立文化自覺,強化文化擔當,堅定文化自信。

目前,西安高新區在數字出版、遊戲動漫領域,聚集了一批優秀科技企業,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坐落在西安軟體新城內。西安軟體園作為高新區發展軟體資訊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産業的專業園區,在西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國際競爭力上發揮著“助推器”的作用。園區産業特色顯著,成為逐步邁向世界級高端研發實施地和自主創新高地。

西安高新區將以“堅定文化自信 實現追趕超越”為契機,樹立世界眼光,廣泛吸納優秀成果,加強內容創新、政策機制創新、方法技術創新,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以文化建設“自信”贏得“他信”。

西安也將依託文化産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推動高新、曲江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培育文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産業,不斷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雙輪驅動,助推西安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産業強市轉變。

 共贏

“一帶一路”尋求的是參與各方的合作共贏。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自古就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之一,是中華文化與各種文化交流、融匯的熱土,為陜西注入了無限活力和生機。

從西部文博會、央視春節晚會、中秋晚會到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以及“行進一帶一路·對話中華文明”(西安)國際論壇,西安吸引了無數國內國際關注的目光,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實現互利共贏有著重要影響。

2016年央視春晚西安分會場演出,圖片來源於西部網

絲路,連著歷史,通向未來。絲路國際電影節、絲路藝術節等一個個藝術盛事,拉近了陜西與世界的距離。也搭起了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心靈溝通的橋梁,文化深度交融,碰撞出智慧火花。

以文化“自信”是底氣,贏得“他信”靠底蘊!

來源:大秦之聲  責任編輯:李丹

(原標題:大秦之聲:陜西——文化自信有底氣,贏得“他信”靠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