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新婚俗的觀念革新
別讓高價彩禮成為婚姻幸福的“攔路石”
在四川成都工作的江西姑娘梁怡,期待在今年完成“人生大事”。但因為20萬元的彩禮,她和相愛兩年多的男友張瑋瑋,遲遲確定不了婚期。
“我本人對彩禮沒什麼概念,但我媽看得很重。”為彩禮這事,梁怡有些焦慮。她母親認為,彩禮低了就是“白養了女兒20多年”。男友張瑋瑋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他周圍的朋友彩禮大多只是象徵性的幾萬元,還有不少人舉辦“零彩禮”婚禮,張瑋瑋父母接受不了這麼高的彩禮數額。
如何邁過20萬元的彩禮門檻,不只是這兩個年輕人要面對的一道考題。
被20萬元彩禮攔住的婚事
“不能出20萬元彩禮,並不代表我不愛梁怡。”張瑋瑋堅定地説。
今年春節,梁怡帶張瑋瑋見了父母,“我爸媽對他各方面都挺滿意的”。張瑋瑋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收入穩定,還會做家務、很體貼人,出去玩時“他會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噹噹”。
剛畢業不久的張瑋瑋沒存下多少積蓄,讓他苦惱的是,“婚事肯定要靠父母幫忙,但我父母接受不了這麼高的彩禮”。
而梁怡的母親對彩禮“很堅持”,“我媽不僅和身邊親戚朋友交流彩禮多少,還會去婚姻介紹所諮詢紅娘,得知在老家彩禮大都在18萬元-38萬元。”
“那麼多親戚朋友都拿了二三十萬元的彩禮,如果你不要彩禮就嫁過去,我多沒面子,像是白送了別人一個女兒。”在梁怡母親看來,彩禮既是男方經濟實力的體現,也是女兒在婆家幸福生活的保障。
“我是獨生女,我媽不需要用彩禮錢買房買車,為什麼她就不肯讓步呢?”梁怡不理解母親的堅持,母女倆為彩禮爭論不休。
梁怡認為,現在已不是過去“嫁娶”的觀念了,沒必要強調“婆家”和“娘家”的分別,“我們兩人是通過結婚組建起一個新家庭,都應該為這個‘小家’付出努力”。
對“面子”文化、攀比觀念進行革新
“當前,很多年輕人的婚姻觀念已經更新,但有些老一輩人仍停留在舊婚俗觀念中,難免與年輕人發生碰撞。”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楊一帆在調研中發現,年輕人的真實意願往往容易被父母等長輩忽略。
2021年4月,民政部確定15地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成都市武侯區位列其中。武侯區民政局在全區建設多個社區婚姻家庭輔導站,聯合區法院、區檢察院等多部門力量,為居民提供婚前教育、情感輔導、糾紛調解等服務。
武侯區玉林北路社區黨委副書記李斌從事這一工作已有12年,他深感陳舊觀念對年輕人婚姻影響之深,“很多人的婚戀問題,會歸結到原生家庭的觀念上”。
在玉林北路社區駐點的婚姻家庭輔導員楊媚媚,對前來尋求婚姻輔導的年輕女性唐玲(化名)印象深刻。
第一段婚姻中,唐玲受到父母觀念的影響,擇偶時把經濟條件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她認為,“沒有好的物質基礎,談感情是沒有用的”。
她的丈夫很有經濟實力,但婚後生活並不如願。“只要我一生氣,他就給我錢,讓我買東西。”唐玲始終感受不到愛意,兩人最終離婚。
去年,唐玲走進玉林北路社區婚姻家庭輔導站,“我還是對婚姻有所期待,但不知道哪出了問題。”她説。
楊媚媚梳理後發現,愛情觀的偏差讓唐玲在婚姻中碰壁,“第一次婚姻失敗後,她又相了好多次親,但仍然只看經濟條件,而不注重人品,相親都以失敗告終”。
“這樣下去很難找到真愛。”唐玲的父母也受邀進入婚姻家庭輔導站,通過輔導,他們共同認識到婚姻價值觀的偏差。更務實、更注重情感交流,目前,唐玲已重新開始一段婚姻。
“可能男方收入沒有那麼高,但兩人的‘三觀’很一致,最近有了可愛的寶寶。”楊媚媚説,唐玲至今和她保持聯繫,非常感謝她的幫助。
自2021年起,武侯區民政局在玉林北路社區中開展常態化婚姻輔導服務與婚俗改革宣傳,進行婚俗文化街坊調查,舉辦婚俗文化講座、法治大講堂等宣傳活動,內容聚焦傳播優良婚俗理念,引導摒棄天價彩禮、鋪張浪費、隨禮攀比等不良習俗。
在楊一帆看來,倡導婚俗領域移風易俗,是對“面子”文化、攀比觀念的革新,“在現代文明社會,婚姻自由不僅意味著個人有權選擇自己的伴侶,還包括選擇與伴侶共同認可的婚禮形式和婚姻生活方式”。
讓新婚俗在生活場景中生根、發芽
如今在成都,越來越多年輕人以“低彩禮”“零彩禮”為新風尚。相關部門積極作為,為引領新婚俗打造各類主題場景。
5月1日,玉林北路社區的婚戀主題文化街區亮相,亮眼的粉色為街道增添了浪漫氣息:120米長的街道被粉刷一新,路面有粉色的愛情宣言,路邊有粉色的互動裝置,頭頂還有錯落有致的粉色燈籠……
“五一”假期,這條街道成了“打卡地”,許多年輕人來到這裡感受甜蜜氛圍。採訪中,多名受訪者表達對彩禮的態度:“彩禮只是心意,我父母更在意我喜不喜歡這個人。”“家里長輩對彩禮沒什麼要求,我們雙方都應該為婚事出力。”“極簡婚禮就好,我們不喜歡大操大辦”。
“我和父母終於達成一致了,結婚‘零彩禮’!”5月初,梁怡開心地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雙方父母會把原本用作彩禮和嫁粧的錢,合成一筆“結婚錢”,“讓我們自己做主”。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段朱清觀察到,目前,有的地方政策只堵不疏,一些舉措表面上可以消除天價彩禮現象,但是沒有根治。她認為,應該尊重不同家庭、不同地域間的差異化情況,避免“一刀切”。
她建議,地方政府在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時充分結合當地情況,包括性別比結構、本地人口外流情況,關注青年群體擇偶存在哪些困難,具體分析擇偶資源、就業保障以及教育程度提升等問題,多元化創新治理舉措,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在段朱清看來,戀愛與婚姻要建立在兩性平等、互相尊重、彼此溝通、量力而行的基礎之上,是一種理性的、主動的選擇,這樣的婚戀觀才會讓婚姻始於愛,讓彩禮歸於“禮”,使其回歸“禮節”的表達,而不背負過多的重擔。
“社會文化的重塑需要時間。”楊一帆認為,政府和社會機構可以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如婚前教育課程、家庭關係講座等,增強公眾對於彩禮的正確認識。
據介紹,像玉林北路社區這樣,將婚俗改革作為移風易俗重要抓手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武侯區共有72個。武侯區文明辦積極推動民政、工會、團委、婦聯等資源下沉實踐所、站等基層陣地,圍繞傳承優秀婚俗文化、弘揚文明婚俗新風,廣泛開展“轉角遇見愛”婚俗改革宣講、民法典婚姻家庭普法解讀、“我們的節日·七夕”民俗文化體驗等文明實踐活動,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家庭觀,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
李斌希望,將社區婚戀主題文化街區打造成一個集愛情始發地和愛情殿堂于一身的生活場景,“我們後續會陸續引入‘戶外頒證’‘愛戀市集’等場景,讓愛情在這裡誕生,讓良好婚俗在這裡發揚”。(見習記者 劉胤衡 記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