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天涌入上萬個“朝鮮族公主” 年輕人為何喜歡去延吉?

五一期間接待國內外遊客約72.4萬人次

開欄語

城裏人,為何涌向縣城?

在過去的“五一”假期,縣城成了最大贏家。

據相關旅遊平臺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小縣城遊增速“跑贏”大都市。某旅遊平臺推出的“五一”旅遊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四線及以下城市旅遊、縣域市場酒店、景區門票預訂訂單分別同比增長140%、68%、151%,均跑贏全國大盤。

縣域旅遊的崛起,並不只是縣城多麼特殊,縣城也在經歷和城市的一體化。比如隨著高速、高鐵的完善,許多縣城被納入了城市周邊“幾小時內可達”的半徑之內。同時縣城也在精神上和城市同構,就像“村咖”成了不少縣城的火爆單品——咖啡,一個城市生活的標記物也成了縣城的標配,這意味著縣城開始擺脫鄉土標簽,和城市“平等”地並立了。

從這個角度説,關注縣域旅遊也有著觀察經濟格局的意義。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一種顯得另類的經濟動向,背後也會關聯著更深遠的議題。這可能是地域均衡,也可能是藏富於民;也可能是網際網路賦能,可能是生態價值挖掘。相信每一個獨特的縣城背後,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都藏著拓寬發展路徑的啟示。

這也是我們推出這組策劃的意義。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成都商報-紅星新聞10路記者在10個熱門旅遊小城裏穿梭,採訪這裡的遊客、旅遊行業的從業者以及管理部門,去深度透視這一波“文旅下沉”新趨勢,從中挖掘消費變遷的深層邏輯,用新聞的方式為縣城立傳,也為擘畫發展藍圖提供參考。

“姐,您是穿紅色衣服的公主嗎?”5月2日中午,中國朝鮮族民俗園裏(以下簡稱“民俗園”),旅拍攝影師劉鑫剛結束1個小時的拍攝,又馬不停蹄趕往民俗園門口,準備迎接今天拍攝的第六位“朝鮮族公主”。

今年五一期間,僅9.4公頃的民俗園,最多時一天接待了3萬餘人次遊客。女性遊客是這裡的忠實簇擁者,她們來此只有一個目的——變裝“朝鮮族公主”。

吉林省東部的這座邊境小城延吉,是全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延邊的首府城市。近年來因其民族裝扮旅拍盛行而嶄露頭角,成為一座備受矚目的網紅旅遊城市,上榜“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延吉無疑是一匹“黑馬”。2024年五一期間其旅遊業再創新高,接待國內外遊客約72.4萬人次,同比增長5.1%;實現旅遊收入約15.1億元。不過在旅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作為旅拍的後起之城,如何支撐起旅遊業健康長久的發展,與其他網紅地區進行差異化競爭,也是當地正在積極思考的問題。

打造“朝鮮族公主”IP 旅拍店暴增數百家

民俗園原是延吉南部城郊帽兒山下的一個荒山溝。14年前,延邊州決定把發展旅遊産業作為推動地區經濟的支柱産業。然而,作為州府所在地的延吉市,儘管有其獨特的朝鮮族風味美食,卻在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一直面臨挑戰,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遊景點成為制約其旅遊産業發展的瓶頸。

當地政府決策者把目光放在了這片城郊的荒山溝上。

2012年,為迎接延邊州慶60週年而建造了這座朝鮮族民俗園,2022年延吉市委市政府對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進行升級改造,現如今整個園區佔地面積9.4公頃,總投資2.4億元,建築面積6145平方米,匯集了民族文化演藝、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慶典活動等眾多業態。

起初,也有來民俗園拍照的遊客,數量並不多。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運營總監朱保坤回憶,人們用手機拍攝,也沒有換裝,遊客基本來自周邊。

直到2023年春節,隨著外地旅拍團隊來此開闢新市場,朝鮮族服飾寫真照不斷曝光,民俗園開始在網路走紅,大批客流量突降,“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民俗園這麼火爆”。

如何趁勢接住這潑天的富貴?朱保坤為此思考良久。經運營公司內部研討發現,作為全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具有獨特魅力的朝鮮族服飾,有望成為市場上的網紅爆款産品。於是他們邀請了一些重量級網紅前來拍攝,打造“朝鮮族公主”IP,後期又引進了約五十家西雙版納的旅拍團隊。

朱保坤介紹,本地旅拍店迅速靠攏,研究粧容和攝影風格。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受到網紅效應的影響,開始自發地曬照並分享到社交媒體上,形成一個龐大的宣傳矩陣。朱保坤回憶,2022年8月,民俗園門口只有兩三家旅拍店,到2022年年末,短短4個月便增加至四五十家,現如今民俗園附近的旅拍店已有七八百家之多。一名旅拍店的老闆表示,粧造師與攝影師收入越來越可觀,旺季時可翻三倍。

咖啡文化盛行超八成為青年遊客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五一期間,延吉市接待國內外遊客約72.4萬人次,同比增長5.1%;實現旅遊收入約15.1億元,同比增長2.7%。旅遊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延吉市年輕遊客為主的特徵日趨突出。從到訪遊客的年齡結構來看,19—29歲的遊客佔比為38.57%,30-39歲遊客的佔比為42.6%,超八成的遊客為40歲以下的青年遊客。

如今的年輕人為何喜歡去延吉?除了旅拍將遊客吸引而至,還有“咖啡慢生活”文化在當地逐漸盛行。打開社交平臺,除了“朝鮮族公主”的寫真照,網友曬得最多的照片,是端著印有“延吉”logo的咖啡杯在網紅墻前合照。

“後浪”咖啡店老闆張勝發現,這也許是年輕人來了之後,還願意在延吉走街串巷享受當地生活的原因。為了迎接這次五一的客流,張勝準備了400公斤的咖啡豆,按照去年的銷量,每天至少能賣出2000杯。

記者了解到,延吉的咖啡館已由2023年年初的300余家增至目前的1000余家,延吉成為名副其實的“縣咖之王”,部分網紅咖啡館也成了推動旅遊轉型的主力軍。面對如今的市場競爭,張勝如今的利潤率會降低一些,前陣子他剛從上海進修回來,希望學到更多咖啡知識。

另外,臨行前選購朝鮮族特色小吃的西市場,也成為了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甚至被挖掘出了兩位“野生代言人”——布包奶奶和賣魚幹的李叔。

5月6日下午,特意錯峰出行趕到西市場的王女士,沒能買到心心唸唸的布包。“我準備在延吉住一晚,明天8點就來排隊。”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在社交平臺被網友種草了布袋子,聽別人介紹是朝鮮族人民平時買菜背出去的,10多塊錢一個,防水耐臟,“當地人的東西我就覺得新奇,也不貴,來都來了就想買一個,老奶奶做生意也不容易。”

思考

如何從“網紅”走向“長紅”?

延吉無疑是一匹“黑馬”。

延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延吉市接待旅遊人數877.9萬人次,同比增長37%;旅遊綜合收入140.4億元,同比增長81%。

去年,延吉市以第4名的成績上榜全國熱門小眾目的地TOP10以及“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不但是吉林省唯一上榜的縣市,還成功入選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2023年6月,延吉還出臺“青年延吉”城市發展實施方案,推出一系列住宿、餐飲、門票、公交等優惠活動,吸引眾多年輕人集聚延吉。

不過在旅拍興起的城市裏,“工業化”的流水線拍攝一直被人詬病。作為旅拍城市的後起之秀,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支撐旅遊業健康長久發展?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運營總監朱保坤坦言,延吉當地的旅拍市場已接近飽和,特別在十一、五一這樣的假期,如果進入旅遊淡季,可能還剩下百分之五六十的訂單量。朱保坤表示,朝鮮族服飾與民俗文化始終是當地的特色,他們會將特色貫徹到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粧造升級,比如冬天的朝鮮族服飾配上披風,我們也將隨著市場發展不斷融合創新。”

延吉市文廣旅局副局長崔光勝向記者表示,與其説差異化競爭不如説是差異化的帶動和互補。今年清明節文旅市場調查結果顯示,有73.5%的遊客有計劃或已經訪問了州內的其他縣市,從細分城市來看,選擇訪問(或已經訪問)圖們市的遊客佔比最高,次為琿春市,再次為敦化市和龍井市。崔光勝認為,延吉市對州內其他縣市的旅遊發展均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夯實了延吉市在延邊州旅遊整體發展中的核心地位。

“延邊州共有八個縣市,我們牢固樹立和強化全州‘上下一盤棋’思想,結合本地文旅資源優勢,推出不同特色線路以滿足不同遊客需求。我們希望看到的不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內卷,而是以‘鲇魚效應’激發全州乃至全省發揮比較優勢,進行産業聯動和跨地互動,促成全域‘網紅’態勢,拒絕曇花一現,持續放大延吉旅遊熱度的溢出效應,為‘長紅’打下堅實基礎。”崔光勝説。 (記者 羅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