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項目學習為學生成長提供了更大空間

發佈時間:2023-12-01 16:56:46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項目化學習在晉中”系列之25    

       李淵(晉中市榆次區第九中學校數學教師、晉中市教育局項目學習領航人)談項目化學習

       李淵:

       大家好!我是晉中市榆次區第九中學校數學教師李淵,結合具體工作,我談談對項目化學習的理解。

       項目學習是一種系統的學習組織形式,是指大單元教學下指向核心素養的項目學習。學生是整個項目的設計者、開發者、執行者,教師是教練,學生經歷事先精心設計的項目,在解決複雜、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和學習,獲得知識、能力、素養的協調發展。

       我就以實際工作案例,談談在項目化學習中的具體做法。

       第一個項目是《優化數學學習習慣》。

       首先項目學習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六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情境是面對小升初的學生,學習科目驟然增加,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學生心理壓力增大,卻沒有科學的解決方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優化數學學習習慣勢在必行。

       項目驅動問題是,如何優化數學學習習慣。項目規劃,任務一,了解數學學習習慣的現狀,首先學生通過課前網上檢索資料,課上小組討論,了解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哪些,其次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為調查做準備。第三,學生通過實施調查、處理數據,明確學習習慣的現狀。第四,學生通過分析數據,確定哪些習慣要改變。任務二,培養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組長監督,組員記錄,課下一段時間習慣養成。任務三,撰寫調查報告,完成項目學習成長手冊。接著進行項目展示,最後是評價反思。

       第二個項目是《忙趁東風放紙鳶》。 本項目是基於數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內容。

       驅動問題是,如何製作有數學元素的風箏。項目規劃,任務一,了解風箏,學生收集風箏的圖片,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了解風箏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任務二,設計風箏,確定風箏面的選材,設計風箏面的形狀,設計並固定風箏骨架。任務三,糊風箏蒙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糊風箏面,拴提拉線。任務四,放飛風箏,在操場上舉辦風箏比賽,看哪個小組的風箏能成功放飛。任務五,展示風箏,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風箏實物、數學知識、風箏放飛視頻。最後進行組內評價、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評價。

       就項目化學習,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我的心得體會是,項目學習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活動,問題更加開放,思維更加開闊,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大的空間。《優化數學學習習慣》這個項目,在學生設計調查全校同學學習習慣現狀時,我們模擬抽樣調查。有學生回答,“因為七八九年級學生的習慣不一樣,所以可以一個年級選一部分學生作為樣本。”還有個學生説,“我們可以每個班選擇學號為5、15、25的學生作為樣本。”還有學生説,“我們可以抽籤決定被調查的學生是誰。”我們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初一學生都能把抽樣調查的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三種方法提出來,這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接下來談談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的變化。項目學習實踐比傳統課程要求高很多,傳統課程要求學生先學習知識,然後運用。項目學習則是引導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既要學又要用,既要做好事情,又要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學生要做好課前準備、收集數據、查閱資料。課堂上討論、合作、展示、昇華。課後繼續探究,持續發展。項目學習以驅動問題為主問題,學生在解決驅動問題的過程中又會産生、迭帶出子問題、新問題,學生捋清楚關係,解決新問題,這樣不斷持續探究,對學生自主學習、長期學習有積極作用。通過項目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學生能感覺到學習的數學知識有用,能夠解決他所關注的、關心的問題。相比課本上提供的數據,學生更喜歡處理真實數據。相對傳統教學,學生更有興趣。傳統課程是基於知識層面的教學,項目學習給了我們基於素養的教學方式,是讓素養教學落地的一個非常好的點。

       在今後的工作中,項目化學習還會進一步開展下去。我將帶領同組教師每個學期至少設計一個項目,積極錄課,完成項目學習作業設計。積極參加項目學習有關培訓。有機會多向北師大專家教授請教有關項目學習的問題。先做好微項目、中小型項目的設計,慢慢嘗試設計大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