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敏:用真實問題激發學習活力

發佈時間:2023-11-24 17:03:4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項目化學習在晉中”系列之20

       馬慧敏(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學化學教師、晉中市教育局項目學習領航人)談項目化學習

1.bmp

       馬慧敏:

       我將結合具體工作,談一下對項目化學習的理解。與傳統化學教學相比,化學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來源於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情境,提供驅動性的問題,用於組織和激發學習活動。例如,我校上一學年承擔的項目學習內容是《探索燃燒的奧秘》,其任務情境為揭秘“飛揚”火炬中的化學知識,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項目式學習的主體,他們利用所學知識圍繞該問題開展持續一段時間的探究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查閱資料、親身實踐等方式自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落實核心知識、發展化學觀念、獲得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及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所以,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與他人協作,合理地進行項目分工,並且需要與隊友、教師、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形成“學習共同體”,為完成任務而共同努力,並不是只有學生完全獨立進行的研究過程。

       項目式學習通常強調跨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面對單一學科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來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自然而然實現跨學科整合。

       下面,我將以實際工作為例,談一談項目化學習中的具體做法:接到任務後,我們先校內教研,在分析了諸多素材和案例後,確定了任務情境為揭秘“飛揚”火炬中的化學知識,隨後在市、區教研員及北師大團隊的指導下,又完善了每個環節的驅動任務。

       活動1“哪些物質可以燃燒”,通過調查火炬燃料的變遷,幫助學生體會化學是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了學生節能低碳的態度,樹立了環保意識;活動2“氧氣在燃燒中的作用”,通過具體的化學實驗探究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控制變數和對比實驗的實驗設計能力;活動3“燃燒還需其他條件嗎”,引導學生從真實問題出發,基於實驗事實進行證據推理,形成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基於上述教學設計,我們佈置了學生前置作業,並預計項目作品規劃為:階段性作品1、2、3、4均在課堂活動中由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最終作品在課下以展報或釘釘群分享。

       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我對項目化學習深有感悟。俗話説“教學相長”,我在實施項目學習的過程中,也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第一是,對項目式學習的評價,是重過程而非結果。教師要善於平衡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尤其是在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要儘量為學生提供來自不同方面的反饋,比如組內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第二是,教師不能做負責傳授知識、無所不知的專家,要做見多識廣的指導教練、學習的引導者,以及整個探究過程的嚮導。

       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儘管學生做項目,最終得以成果來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效,但是項目式學習中,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成果的完美,而是注重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我任教的班級裏有這樣一位同學,春節期間因為燃放煙花爆竹操作不當,引燃了院子裏的雜草,滅火後能分析起火原因,並在家拍攝科普小視頻提醒大家再次注意用火安全,這無疑是對我們開展項目學習最大的肯定。

       最後,我將指出項目化學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目標。項目實施前,教師扮演的是設計師的角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準和課程標準要求,設計好項目及項目的呈現方式。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更加側重於項目驅動性問題的設置,充分發揮素材價值。就拿火炬燃料這一素材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物質轉化、能量轉化等多角度認識,也可以跳出火炬,讓學生暢想更廣闊的燃燒應用場景;針對火炬外殼這一素材,教師可以進行素材的拆解,哪些部分是用於提問的,哪些部分是可以給出的,哪些部分是可以學生小組討論的,以達到的充分發揮素材價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