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超:項目學習彌補了常態教學中的不足

發佈時間:2023-11-22 09:56:4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項目化學習在晉中”系列之18

       冀超(晉中市榆次區第十中學歷史教師、晉中市教育局項目學習領航人)談項目化學習。

       冀超:大家好,我是來自榆次十中的歷史教師冀超。

       首先和大家談談對項目化學習的理解。對於項目化學習概念的解讀,國外和國內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大家所理解的核心要義是相通的。夏雪梅老師在他的著作《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中指出:項目化學習是指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與學科或跨學科有關的驅動性問題進行深入持續的探索,在調動所有知識、能力、品質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形成公開成果中,形成對核心知識和學習歷程的深刻理解,能夠在新情境中進行遷移。

       在我個人看來,項目化學習更多體現的是人類知識結構中直接經驗的獲取。我們過去的教學當中,更多的對學生進行的是知識性的傳授,也就是間接經驗的習得。接受間接經驗是必要的,可以擴大知識領域,縮短認識過程。但就知識的總體來説,任何知識都發源於直接經驗。實踐是知識的源泉,對於任何個人來説,掌握盡可能多的直接經驗,對知識的積累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項目化學習更多體現的是人類知識結構中的直接經驗,正好彌補了我們在過去常態教學中的不足。

       一個項目應該如何開展呢?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如何進行設計?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來交流,我們在設計項目學習的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個完整的項目學習案例,會包含一些必備的要素。比如項目由來、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展示、項目反思等。首先,我們要精心設計項目學習的驅動性問題。那什麼樣的驅動性問題,有利於輔助我們的常態化教學呢?這就需要我們去課標當中尋找答案。以我們過去做的一個微項目《識地圖看世界--運用地圖來探尋新航路開闢的影響》為例,這個項目的驅動性問題就是根據2022版歷史新課程標準當中的教學提示部分最終確立的。

       在設計好驅動性問題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設計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需要哪些步驟。而這些步驟又可以拆解出哪些細化的問題,對於每個細化的問題如何去解決,可能是師生共同探討獲得,也可能是老師更多的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的支架,最終學生形成學習成果在展示課上進行展示。此外,評價量歸的設計也是尤為重要的。一個好的評價量歸可以指導整個學生的探究過程,以及對其最終的成果做出評價。

       通過開展項目學習,教師發現學生有無窮的潛力和智慧。以《識地圖看世界--運用地圖探尋新航路開闢的影響》為例,在收集地圖史料的過程中,許多獲取地圖的途徑,教師了解不全面,反而是學生來教老師,這正是教學相長的體現。為了能夠有效地指導孩子們開展項目學習,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的各項技能。其中項目學習的開放性和不確性也倒逼教師不斷成長。

       在項目學習開展的過程中,不僅教師會不斷成長,學生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變化,比如通過項目學習的開展,學生開始轉變角色,原來是教師收集資料,製作PPT來進行知識點的傳授,而現在變成學生自己主動去蒐集資料,自己製作PPT來詮釋一個個歷史問題。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體會了一把當老師的癮。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資料蒐集能力,對文物、文獻資料的解讀能力、演講能力等。平時在課上默默無聞的孩子,在項目學習成果的展示中,侃侃而談、熠熠生輝。項目學習可以讓許多孩子展現出在平時的常態課上無法展現的各項技能,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進而讓老師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每位孩子。

       最後,和大家談談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目標。在接下來的項目設計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更加深入地了解項目學習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多借鑒各個區域的優秀案例,不斷提升自己設計項目學習的能力。將來,我們可以通過積累,形成一個優秀案例集,教師們可以直接在已有案例集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進而推動項目學習的常態化實施。

       萬事為之則易,不為則難。雖篳路藍縷,但我們一直在路上。願我們在探尋歷史項目學習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悟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