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研:不畏苦難樂觀面對 追夢途中一路生花
陳思研,幼時不幸遭遇車禍。經歷了四十多天治療,勉強保住雙肢。她憑藉堅強的意志,在家人的鼓勵與監督下,一邊堅持鍛鍊和康復練習,一邊刻苦努力,從不落下任何功課。在2023年高考中,她考入山西大學,進入夢寐以求的考古學專業。
苦難不值得歌頌
但對我而言這是獨特的經歷
“當時我們家臨馬路,路上總有碎石子。有一次我跟鄰居家的姐姐一起玩耍,她跑到馬路對面去了,我便跟了過去。我即將跨過馬路中央時,不慎被石子絆了一跤。劇烈的疼痛令我不想站起來,於是我打算躺在那裏緩緩。”陳思研回憶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意外,沒有害怕和痛苦,十分釋然,“突然有一輛貨車直接壓了過去……”
“沒事的,這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你看人現在不是還好好的。”
難以想像,這樣一句輕鬆的話語背後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幼小的陳思研以極大的恒心與毅力,不斷進行康復訓練。她鼓足勇氣面對可怕的事故帶來的心理傷痛,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
剛開始進行康復訓練時,她無法站立,只能躺在床上,不斷重復伸縮腳掌這一個動作。當時,她的四根腳趾頭全部斷裂,需要蹬著墻去把腳趾撐直,家人輔助把腳掌彎過去,活動腳部,一直到能下地走路。
正如泰戈爾説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她卻要比更多人付出辛苦和努力,她用自己的堅持與樂觀,讓自己的未來一路生花。
家人都很愛我
給了我很多鼓勵和支援
“媽媽覺得沒照顧好我,特別自責。爸爸當時在西安市區工作,為了照顧我,他放棄了機會,申請調到我身邊來照顧我。”
陳思研説起她的家人時,眼裏充滿感激之情。“我的爺爺奶奶在那段時間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特別是我奶奶,日夜不離地守在我病床面前。在我無意識時,給我翻身、擦拭。姑姑當時在讀大學,聽到我出車禍的消息,馬上買票趕來看望我。她給我帶來一個喜羊羊玩偶和一本故事書,這些我現在都還放著。”
家人對陳思研的愛,成為她戰勝痛苦的堅強後盾,為她築起勇氣的鎧甲,讓她能夠不斷堅持下去。
我不屈服於命運
但也不抱怨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
“本來醫生説需要截肢,奶奶在病房裏懇求醫生説:‘我孫女還這麼小,她才4歲,還什麼都沒有經歷過。如果截肢了,她 這人生就等於毀了一半了。’那時我的腳部神經是完全壞死的。但在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加上小孩子恢復能力比較強,我漸漸康復了,到現在與常人無異。”為了恢復健康,陳思研平日裏十分注重運動,運動也漸漸成了她的興趣愛好,跑馬拉松、打籃球都不在話下。
提起幼年的遭遇,陳思研並不認為那次意外是一件多麼不幸的事情,相反卻讓她有了不同於常人的人生體驗,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發現生活的美好:“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我不屈服於命運,但我也不會抱怨那些我無法掌控的事情。我只想好好活著,活出自己,找到生命的價值。”她認為,一直以來,做出更多犧牲並承擔更多壓力的是家人們。即便如此,他們永遠將最積極的一面展現給她,不論是做康復訓練,還是選擇專業,永遠鼓勵、支援她。
願為文明拂去塵土
陳思研與考古的緣分要從一部動畫片説起。當時病房裏的電視正在播放動畫片,主角馬丁成為考古學家去埃及探險的一幕吸引了她的關注,令她印象深刻。這一集在她幼小的心裏埋下了一顆關於考古的種子,開啟了她的考古之路。
“我四五歲時覺得考古像尋寶,隨著長大,對歷史和考古的了解逐漸加深,考古在我看來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當親手將封存于地下的歷史捧出,把它的塵土拂去,用考古的碎片一點點填補進歷史長河,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陳思研從小就熱愛閱讀,她通過閱讀歷史類書籍、觀看紀錄片,漸漸地加深了對考古、歷史的認識。作家許宏的《聊聊考古那些事》讓陳思研第一次系統地了解考古學,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報考考古學專業的信念。高考分數出來後,幫助陳思研報考的老師建議她填報山西大學的考古學,這與她本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表裏山河,三晉大地。山西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有著悠久的歷史。陳思研來自同樣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陜西省,一直嚮往來山西體會不一樣的歷史文化,以此豐富知識、拓寬視野。
“選考古,大部分是出於熱愛。擇一事,終一生,把一件事做深做透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陳思研談到自己熱愛的考古時,眼裏充滿了希望與興奮。她認為學校的考古學專業給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能夠幫助她實現考古夢。她希望自己能學好專業知識,為國家的考古行業貢獻力量。(山西大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