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東:幹好“教學”這個良心活
第六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近日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孝東與來自全國32所院校的青年教師同場競技,最終斬獲文科組一等獎,創造了我省在該項賽事的最好成績,實現了山西大學乃至全省高校在該項賽事一等獎零的突破。
他的課常令學生“大開眼界”
在此次比賽中,黃孝東講授的是《應用人類學》這門課程。“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國家級獎項的獲得,是他平日兢兢業業、潛心鑽研的收穫之一。
“善於科研的不一定善於教學,但善於教學的一定善於科研。”秉承著這一觀念,黃孝東傾心教學,虛心向同事們學習請教,積極參加教學競賽磨練自己。他曾獲得山西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等榮譽。
黃孝東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文化遺産等方面的研究,多年來,他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省級項目多項,並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縱向、橫向、教改項目。他充分融合教學與科研,既追求教學設計的基礎性和前沿性,也力爭讓教學內容變得有趣有料。在他的課堂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學術動態時常可見。“黃老師的課總會讓我們大開眼界。”學生們被深深吸引,“沒有人會把時間消磨在玩手機上”。黃孝東還先後擔任過山西大學“創新挑戰杯”“興晉挑戰杯”“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黃孝東十分熱愛自己的職業,這份熱愛與堅守源於他的家庭和成長經歷。獨自一人撐起家庭供5個孩子讀書的奶奶,跋涉在泥濘小路去做家訪的教師父母,從未放棄處於叛逆期的自己的高中語文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穿梭于森林和草原的碩士導師……一路不斷成長,一路不斷見證,黃孝東的心中早早埋下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種子。
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不但是良心活兒,而且是需要投入畢生精力才能做好的事。”從走上工作崗位開始,愛學生、愛講臺、愛教學的黃孝東便從未停止對教學方法的探索。
為什麼我們要用右手握手、敬禮?西方婚禮上新人進行婚姻宣誓時為什麼要用右手撫摸《聖經》?看上去很完美的基尼系數真的毫無問題嗎?……在課堂上,黃孝東經常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總結和反思,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為什麼會這樣?果真如此嗎?”在他的引導下,思索也成了學生們的習慣。
在授課時,黃孝東會結合自己學生時代表演相聲小品的經歷,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讓晦澀的理論在通俗易懂的案例中生動呈現。黃孝東還借鑒、創造了許多教學小妙招,比如檔案盒教學法。“黃老師在送我的明信片上附了一段誇獎我的話!”“他給我的是根據我名字寫的藏頭詩!”他會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盒子,平時放筆記和作業,結課時還會放入一張精心挑選的明信片——上面特色化、針對性的留言常令大家驚喜不已。
在講解文化相對主義時,他還創造性地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扮演兩個文化差異巨大的部落土著,課堂隨即“變身”舞臺——自創的部落語言、各式各樣的舞蹈,甚至加入了許多道具,一方絞盡腦汁試圖讓另一方理解自己的想法。遊戲結束後,兩組同學一交流,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多麼容易對另一個群體産生誤會!“遊戲教學法的應用具有多重意義,不僅使學生充分理解了人類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倫理,也為學生走向社會後尊重他人、他群體和他文化奠定了基礎。”黃孝東説。很多學生在畢業多年後依然會清晰憶起課上的情景。
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是教室
黃孝東將全部精力與熱情投入工作當中,他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困惑與發展,鼓勵學生站在時代高度審視自己與世界,多走多看,多聽多問,贏得學生真心讚許。
2015級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黃娌麗曾在畢業論文選題時陷入困境,黃孝東沒有直接給她指定選題,而是在得知她喜歡看幫人排憂解難的網路主播的視頻後,進行啟發:“這類網路主播做的事情,不正是社會工作專業要做的事嗎?他們這種線上方式和我們學習的傳統社會工作相比,有哪些優缺點呢?”黃娌麗聽後豁然開朗,一篇優秀的本科畢業設計就此産生。
2020級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錢書含感慨地説,入校時對所學專業沒什麼概念,“迷迷糊糊就選了”,在第一堂新生研討課上,黃老師就以生動的講解和時新的案例收穫了一批“粉絲”。錢書含曾擔心自己提出的問題不夠專業,但這種擔心在與黃孝東的交流中煙消雲散。
“教學絕不局限在課堂上,博物館、工地、公園、街道、田間地頭……只要和學生身處同一個空間,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是教室。”在黃孝東看來,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除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外,要發掘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關注他們的脾氣秉性、生活狀況、家庭狀況甚至情感狀況,做到有教無類的同時也讓學生受益。
“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獲獎後黃孝東表示,自己將堅守育人初心,以德立學,永遠保持對講臺和學生的熱愛,爭做“四有”好老師和教書育人的“大先生”。(李林霞 張穎 郎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