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變華:讓學生閱讀“可持續生長”

發佈時間:2023-05-15 09:50:33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真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這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箴言。在“天天皆是讀書日”大閱讀觀的引領下,呂梁市朝陽小學校長帶領全校師生以“1+X”閱讀“悅”成長系列課程為載體,促進學生在學習閱讀和通過閱讀來學習的螺旋發展模式中塑造“可持續生長的閱讀品質”,培養終生學習者。本文係孟變華校長“閱讀觀”。

閱讀是美好的,處處有好讀之書

“校園就是讀書場”,學校架設兒童與圖書緊密聯接的場域,讓環境成為讀書的重要資源。致力打造讀書與讀的環境互為關照、相得益彰的閱讀圈,有效放大閱讀和環境的雙育人功能。

從兒童視角出發,形成陽光閱讀生態圈。綠太陽閱覽室、暖暖心繪本館、超星雲圖書屋、向陽花書吧、班級圖書角等閱讀區,小書迷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親近圖書;年級共讀、師生共讀、好書互換、好書漂流活動中,小書迷們在共同閱讀中以書會友、樂享圖書;在閱讀項目化主題實踐中,走進大自然、科技館、博物館,在沒有圍墻、沒有邊界的閱讀中探尋圖書。“處處有好讀之書”的校園成為閱讀的磁力場,吸引小書迷們享受閱讀的美好。

閱讀是甜蜜的,天天皆是讀書日

在提升“1+X”閱讀“悅”成長系列課程與人效能的同時,讓閱讀有方向、閱讀有路徑、閱讀有引領的理念落地落實。

讓閱讀有方向,基於“讀”什麼比“怎麼讀”更重要的共識,在“讀什麼”的層面上提出“三個倡導”:一是融合性,數目的選擇要和課標、教材、學段目標、教學目標融合;二是開放性,倡導多學科閱讀,涵蓋兒童文學類、歷史類、地理類、繪本類等多學科門類;三是適切性,從兒童的角度、立場去選擇書目i,多方研討並精準制定校級、年級、班級薦讀書目。學校系統科學規劃《朝陽學生三學段薦讀書目》,年級、班級動態更新,薦讀書目與校本圖書資源、導讀課、好書推薦、書評論壇郵寄融合。讓孩子在好書籍中獲取好營養。

讓閱讀有路徑。“1+X”月u的“悅”成長此列課程中的“1”意為精讀一篇或一本,指向深度;“X”意為海量閱讀,指向廣度。“1+X”閱讀涵蓋了群文串讀、單元整讀、整書導讀、經典聯讀、名著課程、成語課程、隨課微寫等內容,貫通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學生自讀與師生共讀、輸入與輸出、單學科與全學科之間的閱讀鏈條。以項目化方式推進全學科閱讀,例如在“跟著詩詞去旅行”項目化學習中,設計了“追尋詩人足跡”“這邊風景獨美”等學習單元。以詩人足跡為線索,繪製線路圖進行解説;以觀景為主題撰寫導遊詞,師生一起身臨其境,感知詩詞經典的文化魅力。有效整合了文學、歷史、地理等多個學科元素,融入了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形式。一年一度的“悅讀嘉年華”,以“融合性+創造性”的思路,設計“我與詩中人物面對面”戲劇節、“我是講書人”論壇、“書香我傳遞”淘書會、“我是校園小詩仙”擂臺賽等活動課程,搭建起多元閱讀、深讀閱讀的舞臺。

讓閱讀有引領。一是在研究中引領,學校通過課題研究、理論研讀、專題研訓的“三研”方式,把“1+X”閱讀“悅”成長系列課程的實施與教師教學、教研連結起來,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跨越。成立教師閱讀工作室,列出指導書單,形成骨幹引讀、同伴共讀、教研帶讀、內外聯動的研讀模式。開展了“小學語文低段整本書閱讀策略實踐研究”“‘1+X’多元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索與研究”“基於學生核心素養構成之基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研究”的課題研究。在閱讀領域梳理經驗,為教師們提供教學研究的方法論,融研究與教育于一體,持續優化教師閱讀引領能力。二是在陪伴中引領,形成分享式家校讀書共同體,使家長與教師觀點認同、方法趨同、目標明確。開展“同過一個節”“同讀一本書”“同寫一心得”和書香家庭創建活動,整體提升家長閱讀引領力。

閱讀是榮光的,學生樂做書香少年

發揮評價機制的指揮棒作用,構建“綠太陽”閱讀評價體系,包括學生、教師、班級、家長四個層面。從閱讀數量、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三個維度進行衡量,實現了從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的有效延申。“綠太陽”評價辦法注重過程性與多元性,不以簡單的數字作為衡量標準,評價意圖在於激勵和激發。設計“我們的閱讀存摺”記錄閱讀過程,閱讀成果通過班級申報、年級認定、校級審核存入“閱讀銀行”,以“讀書小學士”“讀書小碩士”和“讀書小博士”的稱號激勵學生,讓閱讀及時獲得有效反饋,促使“可持續生長的閱讀品質”這一目標真正落地。

學校還把閱讀當作生存發展的基因,從閱讀時空、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體驗等維度向閱讀高品質的內涵進行探究。“1+X”的多元閱讀形式也有著無窮的組合方式。而更重要的是,“X”意味著學生個體的無限獨特性和發展的無限潛力。未來,我們將把不斷提升和優化學生的閱讀品質作為根本,深挖“1+X”閱讀課程的領跑價值和育人功能,培育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善讀書的終身閱讀者,讓每一個孩子樂做書香少年,都能成為最快樂的讀書人。

(原文刊發在2023年5月10日《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