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10月27日上午9點半,金鄉凱盛大集上,隨著法槌敲響,圍觀群眾瞬間安靜下來。“現在開庭……”兩根竹竿挑起一面“金鄉縣人民法院農産品巡迴法庭”的條幅,幾張桌子三面擺放,一場“大蒜案”開庭了。
“蒜發過去了,你不收不能怨我!”“你的大蒜規格不符合合同約定,我怎麼收?”……原告、被告各執一詞,法官梳理原委、按條審判。一時間,趕集的老人、婦女、客商、小販都圍過來了。
走進田間地頭調查調解,入村入戶開庭
“農産品法庭的全稱叫‘金鄉縣人民法院農産品交易糾紛審判法庭’,專門審理涉及農産品的買賣、倉儲、運輸、加工、種植等糾紛案件。”金鄉縣人民法院農産品交易糾紛審判法庭法官靳慧雲説,法庭成立於2020年5月,辦公地點就設在凱盛農産品交易市場,因審理的案子多涉及大蒜,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大蒜法庭”。
群眾的訴訟需求在哪,司法服務就延伸到哪。考慮到一些農戶行動不便,或在農忙時節脫不開身,農産品法庭團隊經常走進田間地頭調查調解,入村入戶開庭,解農戶燃眉之急。
“張大姐,我對不住你,我一定馬上給錢。”去年夏天的一場庭審開在了蒜農張美香家裏,一開庭被告便主動“敗下陣來”。原來,原告張美香被小販拖欠貨款10余萬元,因重病行動不便,生活困難,急需欠款補貼家用。考慮到這種情況,法官便將被告叫到張美香家中,現場開庭。“不知道你生活這麼困難,欠誰的錢也不該欠你的錢呀。”看到她家現狀,被告深表歉意,連夜湊錢,第二天便把貨款如數轉給了張美香。
靳慧雲説,交易是決定農民由“收成”到“收入”的關鍵一環,案子辦得快不快、公正不公正,對他們事關重大。
前不久,王丕街道椒農余慶天(化名)的1畝多辣椒,在即將豐收時突然大面積死亡。“明擺著是農藥的事,可農藥店拒不賠償。讓我找專業機構鑒定出證據,這不是難為人嗎?”眼看這一季要白忙活,老余情急之下將對方告上了法庭。
“是不是農藥造成的減産,請農業專家做完鑒定就知道。要是農藥的原因,你不光要賠償原告損失,還要承擔鑒定費……”法庭工作人員在雙方之間多次奔走調解。最後,農藥店主承認當初沒有向農戶交代用法用量,並同意賠償部分損失。拿到賠償款,老余豎起大拇指:“給咱農民做主,這個法庭辦得好!”
“農産品法庭講法又講理”
去年底的一個案子令人哭笑不得。兩人合夥收了103噸大蒜,到手不久趕上價格下跌。眼看生意賠錢,雙方都稱貨是給對方收的,要求把自己投的錢還回來。一來二去,兩人鬧到農産品法庭。調查、取證、調解、立案……正當法庭全力解紛時,不想蒜價又漲了兩三倍。二人又反稱貨是自己的,原告申請撤訴。
“撤訴可以,但要做個筆錄。”農産品法庭並沒輕易同意請求。靳慧雲説,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價格,農産品法庭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因人因事辦案,這次如不讓雙方保證“合理經營,不再上訴”,很可能産生累訴,雙方將承受更大負擔和損失。“看似麻煩了些,實則是在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靳慧雲説。
金鄉大蒜儲存加工企業1800余家、冷藏能力超400萬噸,外地經銷商往來頻繁,農産品交易糾紛常見。農産品交易糾紛法庭對全縣農産品糾紛集中管轄,制定《金鄉縣人民法院涉農産品交易糾紛案件審理規範》,統一裁判尺度,規避了同案不同判、效率不高等問題。
“我的大蒜要被別人賣掉,你們快幫幫我吧!”9月底,大蒜經銷商何猛急匆匆地扎進了農産品法庭的辦公室。前期,他將收購的大蒜儲存在當地冷庫中,準備等價格達到預期後再銷售。收蒜時,他自身難以負擔大額資金,就找到冷庫方為其進行了有息質押借款。沒想到,一度走高的蒜價猛然下跌,導致庫中大蒜總價低於質押借款額。冷庫方為了保全自身利益準備賣掉這批大蒜。
“斷然處理別人的大蒜不僅影響個人聲譽,還會引起諸多爭議。不如再等等行情,價漲了大家都受益,價跌了再讓經銷商補齊庫方虧損。”農産品法庭聯合威信較高的大蒜協會出面調解。很快,何猛湊齊資金補上了差價,才平息了糾紛,保住了大蒜增值的希望。“農産品法庭講法又講理,是咱市場上最公平的一桿‘秤’。”何猛感慨。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別看大蒜、辣椒等農産品單價不高,但不少倉儲、採購糾紛的涉案農産品重達數千噸,一個案子的標的就可能達到上千萬元。”靳慧雲説,農産品糾紛的解決講求“爭分奪秒”,如果晚解決一天,價格就可能上漲或下跌,農産品也會出現腐爛變質等情況,影響當事人的權益。
“不到一週就有結果了,真沒想到。”前不久,隨著一筆20萬元的賠償款到賬,在金鄉做生意的河北客商王騰飛(化名)感慨。今年8月,他將200多噸大蒜存進金鄉一家冷庫。一個月後準備出庫時,卻發現部分大蒜出現了“凍瓣”問題。對方以“蒜在入庫時就有問題”為由拒不賠償,身在異鄉的王騰飛找到了農産品法庭。
“通風不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抑制了大蒜‘呼吸’,導致‘凍瓣’……”靳慧雲在案發冷庫的一番專業分析,讓被告啞口無言,只好同意賠償。
王騰飛説,這幾年,他在金鄉不僅把大蒜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投資建了辣椒加工項目,介紹了不少生意夥伴前來投資興業,甚至在金鄉買了房、安了家。
“快立、快調、快審、快結,讓農産品法庭成為解紛綠色通道。”靳慧雲介紹,他們推進多元解紛、訴源治理,讓大部分案件在訴前調解階段就解決了,為當事人節省了時間、訴訟和鑒定成本。3年多來,農産品法庭共審理案件470余件,結案率達95.35%,涉及標的額1.5億元,多元化解矛盾糾紛380余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王騰飛的案子還告訴我們,農産品法庭不僅沒有停留在“低頭辦案”的階段,還承擔起了‘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的責任。”金鄉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馮燕傑表示。目前,他們已在農産品交易糾紛法庭建立司法建議形成機制,法庭會根據案情分析背後普遍問題,定期向當地政府提出司法建議,優化市場秩序和營商環境,讓“大蒜法庭”更好地服務農業,助力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 本報記者 王浩奇
本報通訊員 王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