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3月20日訊 如何推動民生福祉向高層次邁進?歸根到底就是要落腳到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以來,威海市環翠區竹島街道以群眾滿意度提升工作為突破口,創新社區治理模式,通過社區“微基金”,聚起人人參與自治的合力,激發群眾滿滿的“善”能量,努力構建“幸福竹島 人人共用”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社區“微基金”將公益項目融入其中,是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支援社區服務、推動社區健康發展的專項自治基金,是創新社區治理的重要舉措。社區“微基金”這道題該如何解?在竹島街道文昌社區能夠找到最真實的民生“答卷”。
文昌社區作為一個老舊社區,老年人多、殘疾人多、困難群體多。如何激發社區治理活力,讓最優的便民服務為居民帶來幸福感?為此,文昌社區創新治理模式,將公益服務與社區“微基金”相融合,挖掘轄區專業人才成立了“益家人”志願服務隊,為居民提供磨刀剪、理髮、縫紉、家電維修等服務。
便民服務採取“輪值管理、集中服務”的形式,日常由志願者輪值管理,接受行動不便居民的到府服務預約;每週六在雷鋒驛站集中為社區居民提供愛心服務;每季度連結社區共建單位、愛心商家等為居民提供大型公益服務,實現志願服務全年“不打烊”。
“經居民提議,志願服務實行‘微收費’。日常理髮2元、磨刀2元、縫紉2元……收取的費用由‘益家人’微基金負責運作。收益一部分用於志願服務團隊日常設備的維護保養,實現組織的自主運營;一部分作為‘微公益’資金反哺社區,經居民議事會通過,為社區困難群眾提供支援,每季度將基金使用情況對居民進行公示,居民既享受服務,同時也成為社區公益的參與者。”竹島街道文昌社區黨委書記戚惠咏表示。
社區“微基金”的打造就是通過發揚志願精神,激活社區自組織,實現居民自治,盤活社會資源,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同時,推動形成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用治理模式,通過整合轄區公益資源,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
“能夠發揮自己所長,為居民提供服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兒。”“益家人”志願服務隊成員李光朋表示,“我們將全力支援社區建設和‘益家人’微基金的管理,推進社區治理和諧發展。”
每一分付出,都將溫暖社區;每一次善舉,都將為社區生活帶來改變。“竹島街道將繼續整合社會資源,加大對社區‘微基金’的宣傳力度,以社區‘微基金’為切入點,讓居民踴躍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竹島街道居民辦主任孫蓓蓓説。(劉潔 通訊員 劉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