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3月15日訊 高聳入雲的大廈、歐式風情的洋樓、歷史名人的故居……這些風情各異的老建築,形成了青島獨具人文色彩的建築風貌。在眾多的居住建築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青島本土文化特徵的,莫過於青島裏院建築。作為擁有現存最大的裏院建築廣興裏的市北大鮑島文化休閒街區,便也憑此留住了老青島的風情與韻味。
歲月沒有稀釋掉它們的過往,反而賦予了它們更醇厚的歷史底蘊。而今,這些經歷了百年風雨飄搖的優秀建築,正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講述著城市的更新故事。
融會貫通的青島智慧
以裏院式建築為主體的大鮑島文化休閒街區,既不同於中國傳統建築中規模宏大、坊墻隔閉的裏、坊,也不同於由衚同串起的街坊。它既有聯排的居住空間,又有沿街的商業形式,甚至有大空間、街市等多姿多彩的建築形式。
1922年《青島概要》稱裏院為“華洋折中式”建築,融合了傳統四合院式和西方商住式公寓樓房的建築特點,但比西方集合住宅更加人性化。
眾多裏院建築使用許多兼具西方和中式建築元素和裝飾,呈現獨特的審美和文化特性。粗獷的花崗岩斧剁石砌墻基、黃色拉毛墻面、紅瓦坡屋頂,使得裏院成為青島城市色彩美學的精髓之一。
鐫刻時光的城市肌理
裏院建築基本沿街坊道路圍合而成,兩到三層樓的高度,呈現出“口”、“日”、“田”、“凸”、“L”等多種平面形態。形態各異的空間構造構成了大鮑島的街區肌理,進而拼接出青島的城市肌理。
青島的老裏院是早期青島社會的一個縮影,大鮑島街區內的裏院建築凝聚著老一輩青島人的集體記憶。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人們居住生活在裏院內,結成了熱鬧、和睦的鄰里關係,形成了青島“裏院文化”這種獨特而 暖的民俗生活方式。
裏院的空間形制很像是一個集合住宅,其中門洞、院落、走廊等公共空間,是居民進行聊天、做家務等活動的生活場所,這在無形中促進了鄰里活動,形成一個互動性強的社區關係,對於老一輩居民而言,這才是帶“煙火氣”的生活方式。
根植內心的歷史記憶
常聽到老青島人説“住在裏院愁裏院,搬出裏院想裏院”,“愁”裏院老舊的居住環境,“想”裏院街坊的棋盤對戰和互助的鄰里和睦,在這一“愁”一“想”之中,包含了一代代青島人對這一傳統居住場所的不捨與遺憾。仿佛裏院在,根就在。
建築是城市的歷史,保留城市歷史記憶,增強城市情感認同,這些滲透街區肌理的老建築功不可沒。
現在,大鮑島文化休閒街區的裏院建築已經變身生態空間、藝術空間、服務空間,以嶄新面貌走近我們,重新創造出一種能夠觸摸的美好場景。弘揚文化自信,傳承歷史文脈,一場偉大的更新正在發生。(通訊員 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