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2月23日訊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柘溝鎮自古以制陶聞名,被譽為“土陶之鄉”,是東夷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衍生地,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成為我國早期制陶地之一。在眾多陶藝品中,柘溝大缸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響噹噹的“名牌貨”,更是遠銷國內外。
柘溝大缸多用於農戶儲藏、存水、醬菜腌制、養魚、種花及日常生活等,存糧不易發黴生蟲,存水不易變質,存酒酒香更濃,入口綿柔,腌制鹹菜不臭,特別是春節將肉魚放置柘溝陶器中月余不會變質。
泗水縣柘溝鎮的劉從隊老人是柘溝民間制陶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製作柘溝大缸的“匠人”。大缸的製作需歷經取土、曬土、澄泥、拉坯、弓削、晾幹、修型、燒造、出窯等10余道工序,而“匠人”是負責大缸製作的坐輪拉坯,是整個窯場的“技術大拿”。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美麗的柘溝鎮誕生了無數的民間土陶藝術家,世世代代相傳下來,使得柘溝土陶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從春秋時期魯國將柘溝作為制器作陶的坊鎮,至漢代柘溝生産各種門類的日用陶器,到唐宋時期柘溝制陶業達到鼎盛,再到現在行銷周邊的柘溝大缸、儒陶、硯臺等各類陶藝品,柘溝土陶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通訊員 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