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2月16日訊 “在‘死亡之海’羅布泊無人區開展礦産勘查,在礦井40℃的濕熱環境研究礦體,近兩年又輾轉1.3萬公里,紮根蘇丹共和國,為我國開拓海外事業……”他,就是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地質礦産工程師舒記德,紮根野外一線13年,先後在我國新疆、內蒙古等10余個邊疆省份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蘇丹共和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礦産勘查工作。
舒記德(中)在礦區進行鑽孔地質編錄
1984年出生的舒記德,先後獲評“山東好人”和“山東省地礦局十佳道德模範”榮譽稱號,而他所在的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是全國找金最多的地質隊,曾被國務院授予“功勳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地質隊”榮譽稱號。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給該隊全體地質工作者親切回信;2023年1月,該隊被山東省委選樹為“齊魯時代楷模”,舒記德則是該隊職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典型縮影。
死亡之海“續命” 無人區裏建功
2011年,舒記德一頭扎入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開展礦産勘查工作。在常人無法忍受的高溫、缺水、荒涼的環境裏,他早出晚歸,每天徒步10余公里,只為尋找礦化露頭線索,採集樣品,沒有絲毫懈怠。經過近半年的細緻勘查,為礦方探獲了一座中型銅礦,使瀕臨滅失的礦權得以延續,為礦方挽回了巨大損失。
地下千米編錄 駐守礦山7年
2012年,舒記德來到山東省蓬萊市大柳行地區進行礦山地質勘查,在礦上一住就是7年。他一人跑遍了區內十多家礦山和所有的礦井。在井下40℃的濕熱環境裏研究礦體、採集樣品,一幹就是七八個小時。返回住處後,他又加班加點整理野外資料,研究成礦規律,編寫項目報告。2014年兒子出生當天,他還在礦上編寫報告,匆匆來到醫院,陪伴家人僅僅一週,就又返回工作崗位。
草原深部找金 創新贏得突破
2019年,舒記德來到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開展金礦詳查工作,他和團隊抽絲剝繭,對整個礦區地質特徵、礦床成因、賦存規律進行系統綜合研究,認為主要礦體受剪切帶控制,賦礦岩石為含炭千糜岩。這一新發現對該區找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研究價值,並在此後的鑽探實施工中得到印證。在舒記德和勘探同仁的共同的努力下,該礦區累計查明金金屬量近14噸,價值上百億,實現了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
紮根蘇丹項目 開拓海外事業
舒記德(右一)在蘇丹項目部開展技術研討
2021年起,舒記德跨越五個時區,輾轉1.3萬多公里,來到蘇丹共和國野外項目,克服高溫、疫情、語言不通、設施落後等困難,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地質力量。他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在戈壁和沙漠中徒步穿行10多公里,完成地質簡測65平方公里,進行探槽編錄1100余米,圈定重點找礦靶區3處。舒記德是堅守蘇丹項目時間最長的駐外職工,3年來,他僅僅回家陪伴了孩子不到一個月,又再次踏上返回蘇丹項目的征程。
作為新時代“英雄地質隊”的一員,舒記德和他所在的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劉潔 通訊員 韓娜 圖片來源: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