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2月16日訊 2月15日上午,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邀請駐即外教非洲博茲瓦納共和國的Dudu來到即墨區移風店鎮遊覽,參觀大歐鳥籠鄉村記憶館、地方戲柳腔博物館,並體驗鳥籠製作、學唱柳腔,近距離感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哇塞,太漂亮了!”Dudu來到移風店鎮大歐村鳥籠鄉村記憶館,看到大大小小形狀各樣的鳥類,發出陣陣驚嘆。大歐鳥籠是即墨區移風店鎮大歐村的傳統手工藝製品,世代相傳,遠近聞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鄉村記憶館中展示的各式各樣的鳥籠,是世世代代大歐人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如今,大歐鳥籠借助網際網路力量,電商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讓傳統手造文化真正成為了經濟發展新動能。
穿戲服、戴行頭、粧化扮靚。在移風店鎮地方戲柳腔博物館裏,Dudu一板一眼學唱柳腔名劇《梁祝》經典唱段之《十八相送》。現場,柳腔老師為她傳授柳腔表演身段和形體動作、演繹柳強的經典唱段。她一板一眼的學唱還真有那麼點柳腔的腔調,引來了陣陣觀眾的掌聲。
“很多常駐在即墨的外籍人士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之前,我們也組織過‘外籍人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即墨區移風店鎮工作人員陳晨説。“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Dudu唱道。
即墨柳腔是一個較古老的地方劇種,始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建國後,柳腔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6年成立了專業的“即墨柳腔劇團”,迎來了柳腔藝術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1959年,青島市柳腔劇團應邀進京,並三進中南海懷仁堂,向中央領導和戲劇界知名人士及首都人民彙報演出了《割袍》、《趙美蓉觀燈》等劇目,獲得極大成功,把柳腔譽為“膠東之花”。從此即墨柳腔這一地方小劇種,以她獨特的藝術魅力,揚名全國。
“哇,這裡的草莓又甜又好吃!” Dudu在移風店鎮小蝸牛農場體驗採摘草莓,體驗鄉趣,品味新鮮。“自己動手摘下來的草莓,新鮮!” Dudu手舉著剛採摘的鮮紅草莓炫耀。 Dudu手提著小籃子,穿梭在草莓大棚中,品嘗新鮮美味的草莓,採摘園裏洋溢著歡笑。
“中國很美麗,即墨人也很善良熱情,這段經歷非常愉快,以後有機會還會再來。”Dudu不停對移風店鎮的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表示非常感激。 (通訊員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