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水電氣暖統一入戶
齊魯大地,暖意漸濃。走進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董集鎮楊廟社區,昔日黃河灘裏的“窮窩窩”,如今變化翻天覆地,新村新貌入眼來——
“嘀嘀嘀”,一輛公交車從社區平坦的水泥路上駛過。沿著小路往裏走,一幢幢紅色樓房整齊排列,兩旁小樹抽出嫩綠的枝芽。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幾個孩子正相互追逐嬉鬧,偶遇幾位老人,沏一壺花茶,圍桌而坐。
穿過廣場,來到社區展廳,可見幾張黑白舊照片:低矮的土房連片,院落密密麻麻地擠靠著,狹窄的衚同僅能通過一輛馬車。“這是村民們原先住在房臺上的老屋。”董集鎮副鎮長、楊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麥榮説:“那時候,一到下雨天,老屋就掉墻皮。沒修路,一齣門,鞋粘一腳土;一颳風,説會兒話,嘴裏都是沙子;交通不方便,外出務工的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一般。”
上世紀70年代,為解決黃河下游河道防淩防汛問題,國家批准建設黃河南展寬工程。東營市黃河原蓄滯洪區群眾響應國家號召,搬遷至沿黃大堤的房臺上居住。2013年起,東營市對66個房臺村進行住房拆遷改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其中,楊廟社區安置了董集鎮的11個房臺村。
蓋新樓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大的困難不是建,而在於怎麼分配。”張麥榮説,當時,墾利區政府專門成立指導組,董集鎮政府組建工作專班,全面盯靠社區建設。他們與楊廟社區黨員幹部齊心協力,共同奮戰在一線,通宵制定方案,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不厭其煩地挨家挨戶做工作。
2016年底,楊廟社區建起82棟住宅樓、1446套住房,原11個房臺村村民搬進新樓,水電氣暖統一入戶,還聘請了專門物業公司服務。近幾年,社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修了新公路,開通了校車、公交車,村民務工方便了,腰包也鼓起來了。
“接下來,我們還要開發智慧黨建、智慧物業等板塊,打造‘社區居家+醫養’模式,滿足社區居民高品質生活。”張麥榮手指遠處,眼裏閃著光。“將來,我們要繼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把楊廟建成産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家園!”
本報記者 李 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9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