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總是躺槍的那些網紅水産品(組圖)

2017-05-09 10:31: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每當海鮮肥美上市的時節,一大波關於水産品的謠言就會在網上流傳。而謠言的內容兜兜轉轉也不外乎注水、注膠和喂避孕藥,本期我們就集中火力,請專家將這些關於水産美食的謠言一網打盡。

  現在又進入了吃皮皮蝦的季節。不管是清炒、香辣,還是椒鹽的皮皮蝦,其鮮嫩爽口的肉質總能俘獲一大批吃貨的心……然而,當吃貨們正欲競相奔赴海邊大快朵頤之時,網上卻流傳出一則皮皮蝦被注膠增重的視頻。一時間,無數民眾發出哀嚎:難道讓人垂涎的皮皮蝦也吃不了了嗎?

  其實細心的網友不難發現,每當這種海鮮肥美上市的時節,一大波關於水産品的謠言就會在網上流傳。而謠言的內容兜兜轉轉也不外乎注水、注膠和喂避孕藥,本期我們就集中火力,請專家將這些關於水産美食的謠言一網打盡。看完了,您就可以踏踏實實地吃您的海鮮盛宴了。

盤點總是躺槍的那些網紅水産品(組圖)

  給皮皮蝦注膠?

  活蝦變死蝦,等於賠本買賣

  “皮皮蝦吃不得,都被黑心商販打了膠水增重!”近日,一則有關皮皮蝦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視頻裏,一名女子剝開桌上一盤煮熟的皮皮蝦,掏出裏面或白或黃的膠狀體。該女子稱,這是早上在市場買來的皮皮蝦,蝦肉裏都被黑心商販注入膠水增重,“每個裏面都有,這皮皮蝦可千萬別吃了。”

  聞聽此言,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高級水産工程師楊維龍哭笑不得,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那根本不是什麼‘人為注膠’,而是皮皮蝦的生殖腺,也稱蝦黃、蝦膏。”

  楊維龍介紹,皮皮蝦正式名為蝦蛄,有很多種,其中口蝦蛄是最常見的一種,它是為數不多能夠在溫帶生活的蝦蛄,因此南北沿海均有大量出産,是我們最常食用的一種。它的個體不大,體長一般只有十幾釐米,背部呈乳黃色,伴有青灰色,腹部為白色,一襲素顏卻口感誘人。每年4月左右是皮皮蝦的生殖季。其發育未徹底成熟前,蝦體內會出現膠狀物,母蝦的膠狀物最終會長成一粒粒的卵,集中在胸至尾的位置,呈黃或紅色,公蝦的則呈白色,民眾大可不必擔憂。

  “我們知道,水産品最主要是保證成活率,成活率高才能賣到好價錢。而大部分水産、海産,不管是人工養殖還是自然生長,都不會採取人工注膠的,因為一旦注入膠質水産很快就會死亡,養殖戶和商販,又怎會做這種虧本的事?”楊維龍説。

  那麼注膠蝦,到底有沒有?還真有。

盤點總是躺槍的那些網紅水産品(組圖)

(網圖)

  有專家指出,有商家會給凍蝦注膠,為了保持蝦頭和蝦身的連接,令蝦的賣相更美觀。但這些膠多為海藻明膠,是可食用的,其原料為煮過的動物骨頭、皮膚和筋腱,多數用於製作果凍和其他甜品。

  “商家給凍蝦注膠主要是增加蝦的重量,一隻蝦經過注膠處理後,重量可增加20%到30%。另外,注膠會令蝦身更豐滿、保持新鮮的手感,甚至可以掩蓋蝦肉腐敗變質的缺點,還能防止運輸途中蝦頭與身體脫落。但給活蝦注膠完全沒必要。”廣東水産行業專家卓壯生説。

  給大閘蟹注水?

  水會從縫隙流出,難達增重目的

 

盤點總是躺槍的那些網紅水産品(組圖)

(網圖)

  除了蝦之外,蟹也是謠言的重災區,關於螃蟹注水的傳言在微信、微網志等社交平臺就一直沒有停息過。

  給螃蟹注水有什麼目的?楊維龍説:“無非是增重。但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同皮皮蝦一樣,往螃蟹體內注入液體後,環境滲透壓會産生劇變,螃蟹的臟器要麼失水要麼吸水,都會導致其迅速死亡。漁民、商販不可能為了增加一點點的重量就把活蟹變死蟹,做賠本生意。”

  那麼,有民眾反映從買來的螃蟹身上確實發現了針孔,這孔又是從何而來呢?

  對此,有媒體報道,民眾買到的多是梭子蟹,而螃蟹身上的殼非常堅硬,一般的注射器根本扎不進去。梭子蟹身上的孔,可能是因為商販將其放在一起裝筐,螃蟹腿或身上的尖刺,相互碰撞擠壓,會在身上刺出洞。

  “而且,蟹類甲殼內的組織吸水性很差,如果注入液體,液體會從螃蟹的身體縫隙中流出。也就是説,即使辛苦穿刺了硬殼,注入了液體,也會流出來,起不到增重的效果。”楊維龍説。

  給各種水産喂避孕藥?

  小龍蝦延長生長期;螃蟹、黃鱔會死亡

 

盤點總是躺槍的那些網紅水産品(組圖)

(網圖)

  除了注水、注膠,這些年人們聽得最多的謠言莫過於為了增産,某某水産是喂避孕藥長大的,被抹黑的水産包括小龍蝦、大閘蟹、甲魚、黃鱔等等,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用避孕藥養小龍蝦這種説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楊維龍説,首先,小龍蝦的生長週期很短,一般3個月左右就可以上市,而其性成熟期一般為8—10個月,也就是説小龍蝦上市時離繁殖期還早得很,根本沒有繁殖能力,養殖戶用避孕藥養蝦只能徒增成本;其次,小龍蝦屬於低等無脊椎動物,高等脊椎動物的避孕藥對其根本沒有效果;此外,如果大量使用激素,還會增加小龍蝦的脫殼頻率,使其生長速度變慢,反而延長了小龍蝦的生長週期,所以養殖戶是不會這麼做的。

  而“養殖戶為催大閘蟹快長投放避孕藥”更是無稽之談,楊維龍表示,養蟹池塘最小為20畝左右,以在水中濃度1克/噸計算,整個池塘就得放13公斤的避孕藥,可以想像其成本有多高。

  事實上,大閘蟹屬於甲殼類水産動物,在海水裏出生、淡水裏成長,靠脫殼慢慢長大。每年10月份左右,在鹽水的刺激下,雌雄大閘蟹才會抱在一起交配,它們在淡水湖裏不會交配。不僅如此,養蟹人也會在大閘蟹成熟前按性別將其分裝在暫養箱裏。螃蟹一生需要脫殼19—21次,才能長大。大量實驗顯示,使用避孕藥或激素,打亂了螃蟹的脫殼秩序,會導致其因“難産”而大批死亡,更可能引發綠藻繁殖,從而破壞湖中的生物鏈,造成更大損失。

  “另外,蟹黃和蟹膏都是蟹的性腺,如果蟹吃了避孕藥,就會抑制性腺的成長、成熟。沒了蟹黃或蟹膏的大閘蟹美味將大打折扣。所以,從蟹的生長原理來説,喂避孕藥也是不可能的。”楊維龍説。

  對於網上流傳的“為了讓鱔魚快速長大,農戶喂鱔魚避孕藥,以達到使其專心長膘的效果”的説法,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教授陳舜勝指出,黃鱔用避孕藥增肥純屬謠言。黃鱔是一種罕見的具有性逆轉特性的魚類,幼齡時期全是雌性,産卵後部分黃鱔會逐步過渡為雄性。由於雌鱔要在繁殖環節消耗大量體能,生長速度受到一定影響,雄鱔少了這一環節的耗能,生長速度相對較快,體型上也比雌鱔偏大。事實上,之前已有水産養殖專家針對激素餵養鱔魚進行過科學實驗,結果顯示,飼料中添加激素的黃鱔一個月內的生長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黃鱔快約10%,但卻引發了大批死亡:激素劑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這可能是因為,黃鱔吃了含激素的飼料後,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增加了身體脂肪沉積,進而出現抗病力差甚至死亡的情況。對養殖戶來説,這10%的生長增速,無論從風險角度還是成本角度看,都划不來。

  吃海鮮小貼士

  海鮮+啤酒誘發痛風

盤點總是躺槍的那些網紅水産品(組圖)

(網圖)

  海鮮加啤酒之所以被稱為“痛風套餐”,是因為某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鳳尾魚、三文魚等)、貝類以及蝦蟹有較高的嘌呤,如果吃海鮮大量飲酒會使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時酒中的乙醇不利於尿酸排泄,就有可能誘發痛風。不僅是啤酒,各類含酒精的飲料,如果不注意飲用量,也可能成為痛風高危人群的風險因素。

  海鮮+止咳藥易致過敏

  服用某些止咳藥後,再吃海魚等海鮮,可能會出現皮膚潮紅、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症狀。這可能是由組胺引起的過敏。部分魚類含有較高組氨酸,在體內經酶的作用可形成組胺。一些藥物會影響胃、腸和肝臟中的單胺氧化酶組胺的滅活,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和復方甘草片等。因此服止咳藥、康唑等西藥和鹿茸等中藥期間,不要吃海鮮;停藥後短期內也不建議吃海鮮。

  海鮮+柿子易肚子疼

  海鮮富含的蛋白質會與水果和茶葉中的鞣酸結合,嚴重可能導致蛋白質變性,引發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與果膠、纖維素黏在一起的話,有可能會形成結石。不過只要把螃蟹煮熟,別過量吃柿子,就對身體沒有太大影響。

初審編輯  李濤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