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和口碑都雙雙走高,並引發無數熱點話題,劇中多位實力演員的表演也被一再提及,對角色高水準的演繹給當下的熒屏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一掃頹沉之氣,而其中飾演“當代杜甫”鄭西坡的老戲骨李光復,也再度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要演好“人民”有壓力 與眾老友搭戲默契十足
今年已經71歲的老藝術家李光復一直以溫情形象活躍在熒屏上,親和力十足,這次在《人民的名義》中出演大風廠工會主席,依然是人民群眾的化身,李光復最希望的就是通過這部戲讓觀眾看到人民的力量,聽到人民的呼聲,而他做的就是替百姓説話,“我很願意演這種戲,這個戲就叫《人民的名義》,我演人民這挺好,我一直想演這種最接地氣的老百姓,有很多話想替他們説,現在通過這個角色表達出來很高興。”但同時他也承認,接這個戲還是有壓力的,“這個戲給人民代言,要是演得不好,那非砸了不可。”
説到拍戲的幕後故事,李光復感嘆地表示,印象最深的就是“連著拍大夜”,大夜的意思就從天亮拍到天黑,再從天黑拍到天亮,“基本睡不了幾個小時覺。但我們唯一擔心的是怕完成不了這個角色,演員有這種責任,而不是去想我付出那麼多、應該獲得些什麼。”而他認為所有人中“最累的還是導演李路,人幹活的時候老有一口氣在那盯著,我們總怕他垮了,但他一直盯著沒松那口氣。”
在這部劇中,李光復與眾多老友再次搭檔飆戲,比如在《武媚娘傳奇》後再度與張豐毅同臺;在話劇《天下第一樓》、《茶館》中合作過的吳剛、岳秀清兩位人藝同事再聚首熒屏;與多次在各類訪談節目中有過交集的王麗雲、白志迪,迎來影視劇的首次交鋒。“我們也都是老朋友了,過去很多戲都搭過,演員之間都有個默契,一看劇本我就知道張豐毅會怎麼演吳剛會怎麼演,”李光復表示,“臺詞劇本寫得再好,也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説話的習慣,一定要讓劇本台詞適應你説話的習慣。”
反腐劇熱播引反思 要拿真正有品質的作品説話
談起多年來演戲的心得體會,李光復有説不完的話,“演戲就是演人物關係,我和白志迪老師有多年的交情,我們一對戲,就喚起了這些年的友誼,這樣表演出來就很厚實。演員重要的不是表現,而是接受,我們演戲最重要的是聽。”
具體到劇中的表現,李光復認真地説:“我們表現的很多是生活的感悟,最鮮活的也是最舒服最有感染力的。”他舉例道,“比如我很多主戲都是跟白志迪老師搭檔,要是完全按照劇本提供的來,就不夠符合我理解的人物生活。所以現場演的時候會有改動,既表現了高壓態勢的反腐,又表現了真正的人民公僕和人民群眾間的魚水關係。”
而聊起當下年輕演員常被詬病的拍戲用替身的問題,李光復直言:“我歸結一個字‘傻’,他們不明白,現在拍戲不塑造人物就靠臉,這並不是美,只有符合戲裏的人物形象那才是美。”
在接下這部戲之前,李光復並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好的反響,而他也承認,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部劇的熱播讓他改變了個人的很多觀念,“我以前覺得年輕人的審美觀念、文化口味變了,只追求輕浮娛樂的東西,有文化厚度的他們不接受,但現在看來不是。這個戲寫的是比較深刻的反腐題材,取得這麼高的收視,有很多年輕人在看,證明年輕人也關心政治,不能説他們品位下降了,而是文藝工作者沒有提供真正能吸引他們的有品質的文藝作品,這也是我這次戲播出後和很多朋友交流的感受。”
對於李光復來説,演戲所獲得的最大褒獎就是觀眾的口碑,“領一個獎盃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走到外面獲得人家對你角色的熱愛、對你創作人物的認可和喜愛,才是我最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