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將全面進入公司制時代 尚存人員安置等三大難點

2017-07-18 14:26: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國企將全面進入公司制時代 尚存人員安置等三大難點---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會議特別強調,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會議特別強調,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始自上世紀90年代初的公司制改制,被視為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第一步。多年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有利於明確國企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推動了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後續改革的進行,幫助國企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主體並極大提升了國企的內部治理水準。

  在國企改革全面深化落地的2017年,10余萬國有企業將全面進入公司制時代。

  公司制改革:全面提速 並非終點

  中央深改組的“決定”並非決策層首次明確公司制改革的時間表。2017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也有相同要求。

  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主要是指將傳統國企改組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範的公司制企業。早在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産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國企公司制改革自此起步,至今已開展20多年。

  “公司制改革是本輪國企改革的基礎性和前置性改革,可以明確企業的股權關係、規範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建設、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落實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改革。”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在本輪國企改革大潮中,公司制改革已全面提速。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達到68%。其中,東方電氣、中廣核、上海貝爾3家企業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國鐵建、中國航信、華僑城集團等7家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子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省級層面,各省份國資委監管企業改制面已超過90%,其中吉林、江蘇、遼寧等19個省份國資委所監管一級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

  公司制改革以後,國企改革任務依然艱巨。在李錦看來,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不是追求形式上由“某某廠”變成“某某有限責任公司”“某某股份有限公司”,而是要在運作機制上做出實際改變。

  “公司制改革的完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起點,卻沒有終點。”李錦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實踐看,很多國企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業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存在權責不清、約束不夠、缺乏制衡等問題,一些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

  中國誠通是國資委首批建設規範董事會試點企業和首家國有資産經營公司試點企業,其董事長馬正武的體會是:要以有效制衡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經營機制為核心,來加快中央企業層面的公司制改革。

  國有資産評估和交易將是公司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表示,公司制企業對於出資人來説是按照出資額度和比例承擔有限責任,因此,改制時必須對國有資産進行評估。如果改成股份制企業,還可能涉及國有股出售問題。“需要按照市場遊戲規則進行,尤其要強調透明、公開競價、引進有實力的投資機構。”

  公司制改革的實操難點:債權債務、法律糾紛、人員安置

  在央企總部層面,公司制改革還有很大潛力。有消息稱,目前國資委監管的101家央企中,已經完成集團層面改革的央企數量不超過50家。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央企二三級企業尚未進行公司制改制。這些“現狀”,與央企的“前世今生”有密切關係。

  目前在101家央企名錄中,不乏“某某研究院”“某某總局”這樣的央企名稱,其前身多為科研院所或政府部門。很多能源、軍工類央企當年脫胎自國家部委,甚至很多本身就是部委。這些單位雖然早已轉制為企業,但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無論是內部治理還是企業文化,都有深深的機關事業單位烙印,甚至企業內部還存在大量事業單位。在一些央企內部,至今依然能看到“機關服務中心”“離退休幹部局”這種體制色彩濃厚的職能部門。

  這些“症狀”可以理解為當年政企分開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制度問題。更為關鍵的是,這類央企內部往往存在一些經營比較困難、歷史包袱沉重的二三級企業,面臨著債權債務、法律糾紛、人員安置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而這些恰恰成為制約公司制改革的難點。

  比如在某電子資訊通信類央企的二級公司裏,既有平均年齡不到30歲、碩士以上學歷超過80%、從事前沿科技的“高新”企業,也有平均年齡接近50歲、依靠出租物業為生的“老弱”企業。

  “在新公司推什麼都容易,在老公司幹點什麼都難,很難一個尺度管理。” 該央企改革辦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就連身份都不一樣,後來的年輕人都是簽合同,老同志很多轉制前就在這裡,有的還是事業編制。”

  “從實踐層面看,越是一些老國企,歷史遺留下來的糾紛或問題就越多,很多是制度性的,要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非常不易。”為多家央企從事過諮詢的中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總監孟現富向《中國經濟週刊》介紹説。

  債務顯然是所有亟須解決問題的核心。在中國誠通董事長馬正武看來,(公司制改革)要在統籌考慮債務和人員安置的前提下,加快僵屍企業的出清和困難企業的解決,重點還是解決金融債務的問題。“解決金融債務的問題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堅持風險不外溢,但是在執行上,政府部門的協調推動很重要。”

  儘管任務艱巨,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決策層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下,國企全面進入公司制時代將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監管層在資産評估和清理過程中,相應提供一部分優惠的稅收政策給企業,用來鼓勵其加快整體公司制改革的進程。

  面對外部的“胡蘿蔔加大棒”,和內部的改革訴求,央企沒有理由懈怠。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炳華表示,國家電投有望在國資委統一要求的改革時間節點前完成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的任務,甚至有希望在十九大召開前完成。“現在正是推動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的最好時機。”(記者 曹煦)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