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輔導員職業調查:與其説是老師 卻更像是學生的“保姆”

2017-07-21 14:30:19 來源:北方網 作者:吳晉娜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大學輔導員在學校是一個什麼地位?”“大學輔導員的未來發展有前途嗎?”……近日,在網路問答社區“知乎”上,關於大學輔導員職業現狀的幾個問題關注者頗多,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原標題:高校輔導員職業調查:老師不像老師説多了都是淚

  “大學輔導員在學校是一個什麼地位?”“大學輔導員的未來發展有前途嗎?”……近日,在網路問答社區“知乎”上,關於大學輔導員職業現狀的幾個問題關注者頗多,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通常談到有關高校教師的話題,人們會談論青年教師們生存狀況問題,也會談論高校老師們在科研與教學中的選擇矛盾問題,卻很少有人會關注高校輔導員,這個與大學生們直接接觸最多的教師群體。

  記者採訪了幾位年資不同的高校輔導員,在他們看來,與其説高校輔導員是老師,卻更像是學生的“保姆”,工作繁瑣壓力大,在學校地位低,職業前途渺茫。

  “我是學生們的保姆,學校的萬能鑰匙”

  被採訪人:方芳,28歲,成都某高校大二輔導員

  “方老師,勤學樓怎麼走?”“方老師,校園網太堵了,選不上課怎麼辦?”“方老師,食堂飯卡丟了怎麼補卡?”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方芳,在重慶一所市級高校擔任輔導員2年,她説,雖然自己所帶的幾個班級都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但類似“空調壞了去哪修”“圖書卡丟了去哪補卡”這樣的瑣碎問題,還是會被經常問到。

  “要是説做輔導員的感受,説多了都是淚啊!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就像是學生們的保姆一樣,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大小問題統統都要找我解決。”方芳感慨,自己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出生在1998年或1999年左右,是“90後”中的小字輩。不知道是不是現在孩子的個人生存能力比較差,實際上很多問題他們都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

  方芳舉例,比如宿舍門鎖壞了,可以直接找宿舍管理部;飯卡、圖書卡丟了,可以按照後勤部和圖書館的流程去補辦;上課找不到教學樓和教室,可以直接問校園裏的師哥、師姐。很多問題的處理,實際上在學生手冊上都有流程,在入學教育課上也已經詳細地告訴了學生。

  “往往是一些很小的問題,學生首先想到的都是直接打電話來問我。我帶兩、三個班,一百多學生。如果各個學生都這樣,我就什麼工作都幹不了了。”方芳無奈,自己的電話就像是熱線電話一樣,就連男朋友都抱怨她週末一直在接學生的電話。

  實際上何止是週末,對方芳來説,半夜接到學生電話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兩年來養成的習慣,她手機根本不敢關機,除了開會,手機都不敢靜音,生怕錯過學生的電話,怕有事發生的時候。

  方芳回憶,自己讀大學時,輔導員帶的學生比她少,同學們似乎也很自覺,一般小事情都不喜歡麻煩老師,有時甚至一學期就開學和放假才能見兩次輔導員。她感慨,“我和學生差著快十歲,相當於一代人,不知道是不是觀念和教育的問題。”

  方芳表示,就學校方面來説,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把我們當保姆,學校喜歡把我們當作解決一切學生問題的萬能鑰匙。”她認為,在現實中,很多學生工作,根本沒有必要輔導員參與。比如,學生違反了宿舍條理和學校規範,按照規定流程,相關部門解決和處罰就可以了,卻往往都需要輔導員全程參與處理過程。

  “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了,找輔導員;學生晚歸了,也找輔導員;學生宿舍空調遙控板丟失了,還要找輔導員。學生都是超過18歲的成年人了,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方芳無奈表示。

  “天天擔心學生出心理問題”

  被採訪人:黃華華,36歲,原重慶某高校輔導員

  36歲的黃華華從高校辭職已經6年。7年前,碩士畢業的她留校做了輔導員,本來堅持兩年,就可以轉為事業編制的她,在一年後就毅然選擇了辭職。那一年的糟糕心情,她至今還記憶猶新。

  “對於我們輔導員來説,累不可怕,學生事情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自己又束手無策。”黃華華回憶,當時自己班上有個學生在入學時家裏發生了變故,父母離婚,她非常不理解父母的做法。開學後,她總是鬱鬱寡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後來乾脆失蹤了。

  “學生和家長一起找了很久,誰知哪一天,她像沒事人一樣回來了。”黃華華無奈,可是回來之後,她的行為依然詭異,自己也試圖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可是還是難以接近她,想讓她去看心理醫生,但又不能強迫她去。

  黃華華回憶,那段時間,自己整日失眠,都差點神經衰弱,生怕這位學生自殺或者又鬧失蹤。“學生在學校,首先要保證學生的安全,我們輔導員是他們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所以那段時間感覺壓力特別大。”

  她表示,剛步入大學的學生,一下子從自己的小家庭走進了一個相對開放的學校環境,思想、情緒、認識很多方面都會發生變化和遇到衝擊,所以也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印象中,當時的輔導員同事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擔心學生們的心理問題,而且幾乎每個老師班上都會有個別學生會有心理問題,要麼是因為個人感情問題,要麼是因為家庭和學業的問題。”黃華華坦言,正是這樣的壓力,讓自己選擇了從高校辭職,“也許是我性格不適合做輔導員,總覺得再呆下去,我自己心理都要出問題了。”

  在她看來,高校輔導員是一個“高危職業”。沒有出事的時候,輔導員就像是“孩子王”一樣,可以和學生嘻嘻哈哈,沒大沒小。可是學生只要一齣問題,輔導員就要負直接責任。現在的黃華華,雖然離開了重慶主城工作,在區縣一所獨立學院任教,但自己的責任就是備課、上課、做科研,不需要整日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心理上的壓力沒有了。

  “輔導員在學校的地位就是沒有地位”

  被採訪人:肖靜,33歲,南京某高校大三輔導員

  像很多高校輔導員一樣,肖靜也是碩士畢業留校,自己學的是新聞專業,沒有選擇從事新聞工作,所在的學校是“985”高校。大學輔導員,對出生在農村的她而言,在家人和親友眼裏,都覺得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第一次感受到不一樣的目光,是在學校一位老教授面前。入職不到一個月,在學校超市遇到一位相熟的老教授,聽到她留校做了輔導員,教授卻直言:“年紀輕輕,怎麼去做個輔導員,做些打雜的活兒。”

  “從教授的話裏,基本上就可以看出輔導員的地位了。在他們看來,輔導員在大學裏不算老師,就是個打雜的。”肖靜有些傷感地表示。

  實際上,在大多數高校,輔導員都是按照教師序列進行管理的,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學校行政人員,與那些名副其實的教師相比,區別就是不上課。另外,很多高校的輔導員基本上都是專職輔導員,管理學生工作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在肖靜看來,導致輔導員在高校地位不高的一個原因是,輔導員極難晉陞。就普通教師而言,一邊完成教學工作,一邊申請課題完成科研任務,基本上可以幾年一個臺階的往上升,順利地一步步晉陞講師、副教授、教授等等。

  “很多學校和我們學校一樣,也讓輔導員評職稱,但是即使按照教育序列評職稱,一些硬杠桿卻都沒有變,比如需要有科研成果,有課題等。試想哪個部門會把課題經費給一個成天圍著學生打轉的輔導員。”肖靜坦言,就像她而言,是真的沒有時間安心做科研。一個學期下來,組織學生活動、開班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辦講座、心理輔導、黨務工作、獎學金評選、各種助學貸款申請、學生實習輔導等等,基本上輔導員的工作已經把時間佔得滿滿的。

  此外,現在的輔導員基本上都是專職的,完全脫離教學活動,也就與自身的專業越來越遠。時間長了,也就不具備進行科研的能力了。

  肖靜表示,還有一些輔導員可以走另外一條路,也就是“輔導員——團委書記——校團委、學生處、就業處、研工部等學生口——機關部處領導”的發展道路。

  “畢竟走行政序列,能晉陞的是少數,老一代不退休,哪有我們年輕人的位置。”肖靜無奈,自己曾經的同學,要麼在新聞單位工作,一年年記者編輯熬下來,也都有個職稱和職位;要麼繼續讀博士,留校可以任教,一步步晉陞教授。而自己,只有碩士文憑,在自己所在的學校根本沒有資格從事教學工作,做輔導員職業前途渺茫,付出得不到回報和理解。

  “我做老師,卻不像老師。同樣是高校老師,普通教師努力的起點,已經是大學輔導員發展的‘天花板’了。這可能是我們很多輔導員面臨的職業困惑。”肖靜感慨。

初審編輯 房靜靜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