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談戀愛 是早還是晚?

2017-07-18 15:57:17 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3.4%的受訪青年稱身邊有很多沒有戀愛經歷的優秀大齡青年,60.8%的受訪青年認為大學是開始戀愛的最佳時期,64.4%的受訪青年認為父母在子女感情問題上,要給予一定的自主空間,不過多干涉。

  原標題:調查稱60.8%受訪青年認為大學是開始戀愛最佳時期

  大齡青年婚戀交友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青年在一路的成長過程中,總伴著家長和老師“好好學習,不要早戀”的教導,可到了一定年齡沒有伴侶,又成了家長髮愁、催促甚至埋怨的對象。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3.4%的受訪青年稱身邊有很多沒有戀愛經歷的優秀大齡青年,60.8%的受訪青年認為大學是開始戀愛的最佳時期,64.4%的受訪青年認為父母在子女感情問題上,要給予一定的自主空間,不過多干涉。

  受訪青年中,單身的佔14.9%,有戀人未婚的佔19.1%,已婚的佔65.6%,其他的佔0.4%。男性佔48.7%,女性佔51.3%。

  43.4%受訪青年稱身邊有很多沒有戀愛經歷的優秀大齡青年

  28歲的騰訊員工鄭多多(化名)身邊有一些因讀書或工作太忙,一直沒時間戀愛的優秀大齡青年,“大學以前都會聽父母和老師的話,對‘戀愛’避之不及,跟異性不會走得太近”。

  四川成都市民李玉潔的兒子今年剛剛高考,她説,兒子在初中階段曾有早戀苗頭,經常和同班的一個女孩去打羽毛球,後來成了“公開的秘密”,“我和他爸爸當時沒有干預,最終也沒有影響中考成績。但中考過後,兒子提出要和這個女孩一起去較遠的地方就讀同一所高中,被我們壓了下來,沒有同意”。但李玉潔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愧對兒子,不知道這樣做對還是不對,“他對我這個媽媽可能也有怨言”。

  38歲的杭州市某公司會計劉京(化名)大學時曾談過一個女朋友,但因雙方父母反對無疾而終,後來卻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姑娘,再沒戀愛。“中學時期,父母説就該好好學習,我稍微和女生走得近一些,他們都會緊張,更不會讓我參加同學自己組織的活動”。劉京坦言,這讓他顯得非常不合群。“大學時談女友仍被父母否定,這讓我對他們多少有一絲埋怨,所以對他們安排的相親也不願意去,不想讓他們操控我的人生”。

  調查中,94.2%的受訪青年身邊有沒有戀愛經歷的優秀大齡青年,其中43.4%的受訪青年表示很多。

  在校期間,家長和老師要求專心學習,認為談戀愛是“不務正業”,可一畢業,家長又埋怨“沒對象”,開始催戀、催婚。調查中,11.5%的受訪青年認為此現象非常合理,39.6%的受訪青年表示比較合理,21.2%的受訪青年認為一般,23.2%的受訪青年直言不太合理,4.6%的受訪青年認為非常荒謬。

  李玉潔認為,人在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抱怨’是父母心急和關心的表現。遇到‘早戀’等問題,孩子經驗不足,也不知道事情的利害關係,父母作為過來人,可能會更多地去插手,擺明利弊。這樣,孩子不至於失去‘變得更好’的機會或者誤入歧途。當然,溝通方式很重要,不能極端”。

  華東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介紹,在傳統的價值觀下,家長比較注重讓孩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完成各個階段應該要做的事情”。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有一個良好的與異性交往的過程。如果孩子沒有辦法也沒有機會和異性建立親密的關係,讓他們直接進入愛情,相對來説是比較困難的。

  “比如人們常説的‘早戀’一詞,其實有標簽化、污名化的嫌疑。”舒曼説,“男孩女孩之間正常的、純潔的友情,可以促進他們互相學習、探索,對以後男女朋友如何相處是有潛在幫助的。但是,被貼上‘早戀’標簽後,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叛逆心理,引發更多的問題。”

  “我覺得‘早戀’可以定義到小學、初中,但高中就不算‘早’了,有朦朧的好感並不為過。家長好好引導,孩子可能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劉京説。

  60.8%受訪青年認為大學期間是開始戀愛的最佳時期

  劉京認為,“什麼時候戀愛”與各人心理年齡相關,“有些人即使30歲結婚,也擔不起家庭責任,可有些人20歲心理就很成熟了”。

  鄭多多認為,只要不是小學、初中這樣年紀太小的階段,什麼時候戀愛都是可以的,“不過,中學時期遇到的就那麼幾個人,但大學時期視野開闊了,也更能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

  “從我個人角度來講,還是鼓勵一個人等學業或事業相對比較穩定,對自己和他人能夠承擔責任、心智成熟了再戀愛,對雙方都有好處。”舒曼表示,戀愛牽扯到機會成本,與一個異性建立關係後,就喪失了同時和其他異性建立這種關係的可能。而當人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時期,可能會不斷地遇到更適合自己的異性。“所以成熟穩定以後遇到的可能才是最適合的”。

  李玉潔表示,如果上大學以後孩子能遇到適合自己的,當然可以談。“前提是要志同道合,不影響學業”。她認為,孩子自身態度要正確,不能隨便地開始或者結束,而是真誠地學會“愛”和“被愛”。“即便最終沒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也應以這樣的態度來戀愛,學會靈活處理兩性相處時出現的問題,學會擔當作為男孩的責任,學會兩個人一起進步”。

  調查中,48.0%的受訪青年表示步入社會後才知道什麼樣的另一半適合自己,45.6%的受訪青年認為一份合適的感情不該受年齡、階段所限。其他觀點還有:年少時該專注學習,堅決不“早戀”(31.3%),戀愛應多談幾次再步入婚姻(30.1%),先立業,後成家(18.4%),先成家,後立業(5.9%)。

  60.8%的受訪青年認為大學期間是開始戀愛的最佳時期。接下來是工作後(10.3%)、中學期間(9.5%)、研究生期間(4.9%)。6.8%的受訪青年認為思想成熟即可。

  64.4%受訪青年希望父母給予子女一定自主空間,不過多干涉

  李玉潔認為,家長在孩子感情問題上要順其自然,正確引導,適當把關,同時給子女選擇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嚴防死守,父母與孩子之間基本的信任要有,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秘密”。

  在子女感情問題上,64.4%的受訪青年認為父母要給予一定的自主空間,不過多干涉。其他建議還有:適度提醒建議而不是“命令式”地要求(53.4%),提前溝通,傳授過來人的“經驗”(48.3%),面對所謂的“早戀”,需“疏”而非“堵”(35.6%),引導子女健康、理性地對待感情問題(33.0%)。

  劉京認為,父母的態度和解決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到了一定年紀就應該好好引導,而不是純粹的壓抑。像高中階段處於‘正當時’的青春,一味壓抑,會損傷孩子的情感感知度,倒不如及時溝通,成為孩子願意傾訴的對象”。

  “父母在婚姻家庭中的表現也影響著孩子。”劉京表示,父母之間的感情如果相對融洽,溝通是健康、頻繁的,那麼孩子心中的相處模式也會相對完善。

  舒曼認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從小多與人交往,多和異性交往、互相學習,學會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有個比較清晰的定位:男孩有男孩的狀態,女孩在社會身份、角色等方面都有女性的特徵。這樣,他們在戀愛中,進入角色、狀態才會更容易些。“在注重孩子的分數之餘,也要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初審編輯:房靜靜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