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造紙總廠西廠宿舍位於交通街以北,聯排的破瓦房被一圈破舊的老樓包裹在中央,除了住在瓦房區的居民每天進進出出,很少有陌生人探訪這個地方。如今該片區將被規劃為城市綜合體及其商業配套,該片區很多居民早已知道了這個消息,但是片區的拆遷一直沒有動靜。“早就盼著遷拆了,破平房我真的住夠了,很多人家的後屋都塌了。”76歲的董女士住在這裡已經30多年,希望早點搬離不透氣不見光的老房子。
無人機俯瞰造紙廠西片區
“你知道什麼時候拆嗎?”
山東造紙總廠始建於1908年,是我國建立最早的造紙企業之一,新中國首套人民幣就是用他們造的鈔票紙印刷,他們生産的畫報紙被周總理選定為《人民畫報》專用紙……直到現在,一些老職工還是習慣性的用“造紙東廠”“造紙西廠”這樣早已遠去的名字稱呼大易造紙。其實,大易造紙公司已成立20多年。1993年,包括山東造紙東廠等在內的多個國有造紙廠,和香港一公司合資成立了大易造紙。但因香港該公司沒按合同規定出資,導致大易造紙資金短缺,出現連年虧損的情況。
山東造紙總廠西廠宿舍散落在交通街以北的一片區域中,樓房數量少,聯排瓦房居多。“樓房沒有雙氣,很不方便,雖然外表破舊一些,不過這也比瓦房條件要好。”在附近樓房裏當保姆的易女士説,下午一點左右,她忙完了僱主家中的事情,來到街上吹風曬太陽。76歲的董女士在瓦房裏午睡了半小時也醒了,兩人在瓦屋前面聊起天。“8·26洪水的時候,我們的房子都被淹了,當時濟南市很多地方都被淹了,工人新村回遷後都蓋了樓房,但是我們住的房子卻沒有被改造。”董女士説,1992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廠裏又對宿舍進行了重建。“當時要是蓋上樓房就好了。”
記者跟隨董女士參觀了她的家,因房間內僅僅只有後墻一個小窗戶,導致屋內採光和透氣性都很差,白天屋內仍然漆黑一片。30來平方米的房子裏,住著董女士和80多歲的老伴。“住在這裡,感覺像住在山洞裏。冬天沒有暖氣,只能燒煤球爐子。”老人告訴記者,因房間內空間有限,煤球只能放在外面。
“住房太密集了,每一排瓦房之間的距離又很近,連放煤球的一點地方都要好幾家一起爭搶。”老人盼著改造,不停地詢問記者:“你知道什麼時候拆嗎?”
“下雨天都不敢睡覺,擔心屋裏淹”
“像我們這把老骨頭,也許改造還沒完成就已經挨不過去了。要是有現成的樓房就好了,直接住著,還能舒服一點。”董女士説,租房太麻煩,並且市區內房子太難找。“再大老遠地跑到郊區,又不值當的。”對於即將來臨的改造,老人希望工期能快一些,能直接置換,以後不用回遷更好。
今年50歲的米莉在該片區住了20多年。“從孩子8個月大就搬到這裡了,現在孩子都24歲了。”米莉説,因丈夫早亡,自己經濟條件有限,現在兒子仍然跟著她住。
記者看到,米莉居住的房子僅僅20多平方米,小小的房子裏被隔出來的一間臥室僅僅能容納一張單人床,另外一張床放在客廳中,整個客廳既是臥室又是餐廳。因房內比較潮濕,部分墻皮已經脫落。
米莉告訴記者,因建設的比較早,有些鄰居的後屋已經坍塌。“過年的時候,外面放鞭炮,房頂上就能震下來土渣,還好我家吊頂了,否則土渣都掉到飯菜或者床上了。”
“這個地方沒有什麼排水系統,下雨天我都不敢睡覺,擔心積水把家裏淹了。”米莉説,為了防止片區內被水淹,前幾年政府在這裡配備了水泵,一下雨就組織人來抽水,這才讓她稍微放心一些。
記者了解到,造紙廠西片區項目分為了兩個地塊,一地塊位於濟濼路東側,東至東工商河路,南至山東造紙總廠西廠宿舍,北至中恒商城; 二地塊位於堤口路交通街11號、19號、41號。其中,一地塊佔地158畝,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體、商業配套;二地塊佔地45畝,擬建設高檔住宅小區、公寓。2016年3月,潤易集團、路勁地産、市國有資産投資有限公司、區政府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路勁集團已支付3億元用於土地質押、改制債務、職工安置等,正在協調徵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