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城市調控政策140余次,調出了多少故事?

2017-04-15 15:03: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此次“揚州版”調控將新房、二手房全面納入“限賣”範疇,堪稱目前國內樓市“限賣”調控“系列”中聲色最為嚴厲的一個。

  45城市,調控政策140余次,封堵投資客炒房。

  去年九月底以來颳起的一輪樓市調控風暴,仍在繼續。

國是直通車 儲倩 製圖

  據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統計,自2016年“930”政策以來,全國已有45個以上城市出臺了各種房地産調控政策140余次,封堵投資客炒房。

  除限購、限貸等過去常用的調控手段外,更多全新的調控方式也開始被各地採用,比如“認房又認貸”、“限商住”、“限售”……

  據統計,目前已有包括廈門、福州、青島、杭州、廣州、珠海、惠州、揚州、常州、長樂等在內的10余個城市使用這種“限售”措施。

  張大偉指出,這是中國首次啟動“買房後一定年限方可出售”的購房限制政策。

  在密集調控中,“國是直通車”整理了幾個人的買房故事,來看看房産新政後,人間有多少悲歡。

  老李:調控舒緩緊張情緒

  已經退休的老李最近經歷了搶房無果的無奈。

  3月初,他在揚州西區一家售樓處登記,銷售員讓他放心,88平方米的小戶型之前並不搶手,應該能夠買到。

  結果兩天后的一個夜裏,這家樓盤突然宣佈開盤,1萬元/平方米的房源在半小時內一售而空,老李卻沒有接到銷售的電話。

  揚州近期房價“陡漲”源於近期地價節節上攀,尤其是3月初拍出了8000多元/平方米樓面價的地王,讓市場漲價預期更加強烈。

  4月11日,揚州樓市調控靴子落地,在市區範圍內,戶籍居民家庭擁有第二套住房及以上、非市區範圍內戶籍居民家庭擁有第一套住房及以上的,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産權證書》未滿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

  此次“揚州版”調控將新房、二手房全面納入“限賣”範疇,堪稱目前國內樓市“限賣”調控“系列”中聲色最為嚴厲的一個。

  “調控政策是在預料之中。”在揚州做老師的馮先生説,“其實春節前,揚州市區還有不少萬元以下的樓盤,但現在西區基本上無房可賣,那些零星有房的價格都在14000元/平方米以上。”

  設置已購商品住房轉讓年限,被視為“斬斷樓市流動性”的狠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梅興保曾經倡導過建立這種遏制炒房的“T+N”年交易制度。這種方式類似于股票的實施T+1制度,防止當天買賣炒作,梅興保認為,房子正常交易後規定購房者在幾年後才能進行第二次交易,可以極大遏制房地産炒作。

  “對我們剛需而言,調控是一個好消息,至少讓大家緊張的情緒有個舒緩。”搶房無果的老李表示。

  小李:被“城市圈”封堵

  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一齣,房産投資客聞風而動。

  在北京工作的小李手頭有一些閒置資金,她先是關注雄安,發現雄安無房可買之後,又盯上了位於新區東北方向的霸州。

  她的邏輯是,霸州緊鄰新區,1萬元/平方米的房價雖然不算低,但買個兩居室總價尚可接受。

  但記者查詢網上成交記錄發現,在2016年以前,霸州房價在5000元/平方米以內的水準,2016年大漲。而在新區宣佈之後的幾天內,一些房源報價直奔1.5萬元/平方米。

  然而,小李蠢蠢欲動的投機火苗,很快被政策澆滅。

  繼新區三縣凍結全部房産過戶,隨後的五天內,霸州、文安、任丘、定興、保定市徐水區、清苑區、滿城區、高陽縣等紛紛出臺樓市調控政策。最終,雄安新區周邊10個城(區)形成了新的限購帶,圍堵投機者。

  劉女士:被“認房又認貸”擠出

  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計劃和一位單身好友集資,以劉女士的名義購房,目的是保值。

  本金240萬元,借款60萬元,貸款300萬元,購買一套總價600萬元的學區房,不為孩子上學,只為保值。

  這是劉女士之前的計劃。

  3月14日,劉女士簽訂了買賣合同,這套售價600萬元的房屋,在兩周之前僅有550萬元。劉女士認為,學區房的升值幅度會覆蓋掉這50萬元的漲價,最終決定購房。

  簽合同後3天,北京出臺調控政策,認房又認貸。但因劉女士幾年前在天津貸款購買了一套房,所以劉女士從首套變二套。

  資金結構就變成了本金240萬元,借款180萬元,貸款180萬元。

  如果急需購房,這部分借款需要先讓周邊朋友通過信用貸借到,然後再通過把她現有天津的房産抵押貸款,換掉信用貸。

  但是綜合盤算之下,多餘借款支付的利息高達50萬元。

  劉女士覺得自己無力承擔,最終放棄購房,和賣方協商解除合同。

  “在這一輪限購中,較先被擠出的是那些高杠桿投資者。”易居研究院智庫核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説。

中新社發 尹正義 作" src="/2017/0415/2017415142826.jpg" title="中新社發 尹正義 作" />中新社發 尹正義 作

  樓市全面降溫趨勢已出現

  當下,樓市呈現出“城市圈+認房認貸+限售”的調控新特徵。

  以“城市圈”、城市群的形式全面封堵炒房。例如: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都出現除了中心城市調控升級外,周邊的十余個城市(縣、區)也齊齊發佈、升級限購的狀況。這就相當於在熱點城市周邊築起一道道圍墻、關住炒房客。

  一、二線城市全面恢復“認房又認貸”的信貸政策,抽走炒房者的資金杠桿,防控金融風險。

  加上“T+N”年的限售措施,可以説本輪樓市調控力度空前,多角度、全方位地封堵任何炒房行為。

  樓市全面降溫趨勢已經出現。中原地産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多地樓市報價指數整體下滑,北京表現尤其明顯。自3月17日的調控新政出臺後,北京報價指數從88%高位直線下滑,跌至目前的54%(4月9日)。二線城市中,天津、珠海報價指數的下滑明顯。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上海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積均創近5年同期新低,3月份當地新房存銷比上升為10.8個月。該機構預計,在政策嚴控之下,隨著新房存銷比逐月上行,將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預計上海下半年實際房價將穩中趨跌。(龐無忌、田苗)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