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國棉一廠重煥生機 年老廠區將變身綜合體

2017-04-13 10:02:3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如今,這個老廠將煥發新生機,該片區將建設國棉一廠城市綜合體,該項目也被列入重點推薦範圍。


 

  紡織機器聲音轟鳴,工作人員正在車間巡查

  99歲老廠,沒有挺過自己的百歲生日。國棉一廠在2014年11月5日宣告破産。當年一塊上班的工友,如今都到了一起跳廣場舞的年紀,大家每每回憶國棉一廠的過去及破産安置時的場景,許多人都唏噓感嘆。如今,這個老廠將煥發新生機,該片區將建設國棉一廠城市綜合體,該項目也被列入重點推薦範圍。 

  曾經的納稅大戶

  “當年國棉一廠可比濟鋼厲害多了,是山東省的納稅大戶!”56歲的吳先生談起自己的老單位——濟南國棉一廠,仍很自豪。

  國棉一廠全稱為濟南第一棉紡織廠,位於天橋區鳳凰山路1號,原名魯豐紗廠,1915年由潘復、蔡儒楷和靳雲鵬等諸軍閥共同發起,屬官辦性質,1919年正式投産。1948年濟南解放後,成立國營濟南第一棉織廠。

  82歲高齡的高春英早在1949年2月進入國棉一廠,當時15歲的她撐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那時候掙的,能養活我和四個孩子。”高春英滿足地説。在記者採訪時,劉女士也湊了過來。她説:“我們這一家人都是在國棉一廠。國棉一廠是個好單位,那時候外邊的人都想進國棉一廠,他們都羨慕廠子裏的人,那時候廠裏職工可以説是中上水準了。”

  記者了解到,國棉一廠最輝煌時曾經擁有8萬餘名職工,10萬紗錠,是當時山東省最大的紡織企業,當時在紡織行業裏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個月能掙出一個廠”,當時的紅火盛況可見一斑。

  沒逃過破産命運

  作為我國傳統支柱産業的國有紡織工業,進入市場經濟後,面臨難以承受的壓力,資産負債居高不下,成為我國國有企業中困難最大、虧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壓錠減員成為當時紡織業自救的主要措施,據劉女士回憶,在1993年到1994年,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有職工下崗了,“那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挺多人下崗的。”劉女士説,“我是在1998年退休的,那時候的政策是壓一個錠,走一個人。”

  2014年,國棉一廠的歷史書寫到了第九十九年,然而,許多人期盼的“國棉百年”最終沒有到來,2014年11月份,國棉一廠的破産程式啟動。

  如今迎來新機會

  鳳凰山路1號是國棉一廠所在地,如今已經變成了“鳳凰山路壹號商城”。“現在那個地方全是做買賣的,看不出是一個紡織廠了。”老職工陸先生指著老廠房的方向告訴記者。走進商城的大門,兩側門頭房一字排開,各式各樣的桌椅板凳擺放在店門口。

  如今,國棉一廠的廠房已經出租給一傢俬營紡織廠,走進國棉一廠的廠房,偌大的車間內,如今僅僅剩下幾台機器,大面積的廠房仍然閒置。

  近期,濟南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投資提升年”(2017)活動方案的通知》,對於今年48個重大招商項目分工推進,其中包括國棉一廠城市綜合體,該項目由香港南益集團投資,西至津浦鐵路線,北到小清河南路,東至東工商河東支,南至水屯北路。該項目將投資75.6億,擬開發建設城市綜合體,擬開發面積580畝,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2014年,市國資委、濱河集團、香港南益集團及化纖集團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協議,需確認已繳納熟化金數額和土地熟化進展情況。

    文/記者李雨史尚靜鄭心茹 實習生薑富海 圖/記者潘炳趙天羿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