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再添6個森林公園 重點打造110個賞花點
海珠湖公園 春暖花開
邱偉榮/攝
廣州今年新增6個森林公園
2017年,廣州將完成從化區呂田獅象森林公園、增城區獅頭嶺森林公園、花都區雁鷹湖森林公園、黃埔區甘竹山森林公園、白雲區馬洞森林公園、番禺區七星崗森林公園6個森林公園。
去年已建成10個森林公園
這10個森林公園包括從化區的廣東馬騮山南藥省級森林公園、鳳凰水庫森林公園;增城區的石灘麻車森林公園、後龍山森林公園、小樓東西境森林公園、增江大埔圍森林公園;花都區的義山森林公園;黃埔區的耙田山森林公園;白雲區的和龍森林公園;番禺區的尖峰山森林公園。
昨日,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廳聯合廣州、佛山等珠三角九市和粵東西的汕頭、梅州、茂名三市,十二個城市共同舉辦“森林城市·森林惠民”暨九城同創國家森林城市群主題宣傳活動,發佈了九城同創國家森林城市群佛山宣言,拉開了2017年廣東省森林城市“大地植綠、心中播綠”系列宣傳序幕。
據省綠化委員會副主任、省林業廳陳俊光廳長介紹,今年全省將新建30個森林小鎮,珠三角地區新增森林公園51個、濕地公園12個,力爭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到2020年基本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
據介紹,今年廣州境內將開始建設良口、派潭等17個森林小鎮,完成480條鄉村的綠化美化。同時,在2016年建成10個森林公園的基礎上,今年將再完成6個森林公園。
推進橋梁屋頂窗陽臺和墻面綠化
省林業廳介紹,今年全省將新建30個森林小鎮,珠三角地區新增森林公園51個、濕地公園12個,力爭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到2020年基本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
珠三角地區將以九個城市為中心,推動各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城區、城鎮、鄉村綠化,讓森林下鄉、進城、上路、入村、拓海,構建大型城鄉森林組團。
屆時,廣州北部山區的森林將與肇慶、江門、惠州、深圳等市的山地森林實現連接,廣州平原地區森林濕地將與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市的森林濕地實現連接,形成珠三角地區大尺度綠色板塊和森林濕地群。
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將建設63條城市緩衝隔離帶、區域生態廊道13條,50%以上建制鎮達到森林小鎮評價指標標準;建設多類型公園體系,每人平均公園綠地20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度達到90%,實現出門見園。
去年廣州新增森林公園10個、面積1772.52公頃,目前全市各級森林公園已經有83個。
2017年,廣州將完成從化區呂田獅象森林公園、增城區獅頭嶺森林公園、花都區雁鷹湖森林公園、黃埔區甘竹山森林公園、白雲區馬洞森林公園、番禺區七星崗森林公園6個森林公園。
同時,廣州將推出精品園林建設工程,重點打造一江兩岸三十公里核心段綠化景觀帶、12條道路景觀帶、15個重要城市出入口景觀、110個賞花點;加大力度推進橋梁綠化、屋頂綠化、窗陽臺綠化和墻面綠化。
按照省的要求,廣州還將新開展森林小鎮建設工程,建設良口、派潭等17個森林小鎮,完成480條鄉村的綠化美化。
市林業和園林局介紹,目前17個森林小鎮的名單正在規劃擬定當中,初步計劃是幾乎每個鎮均有一個森林小鎮,具體地點將適時公佈。
廣州北中南 各有各精彩
記者從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據全市城市森林建設現狀和發展目標要求,總體佈局和建設思路為:北部優化、中部提升、南部增量。
在北部,廣州將構建森林生態屏障,打造森林康養勝地。這個地區主要包括北部和東北部的從化區、增城區、花都區、黃埔區的九龍鎮,林地面積佔到全市林地總面積的81%。重點優化三個方面:一是實施森林經營和林分改造,培育大徑級森林,促進森林品質精準提升。二是完善生態景觀林帶和綠道對森林斑塊的連接,構建佈局合理、功能強大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和綠色生態屏障,保護城市生態安全。三是將森林生態資源活化為生態産品。打造北回歸線上的國際森林康養基地和廣州最高峰的山嶽風光體驗高地。
在中部,廣州將凸顯嶺南園林特色,擦亮千年花城品牌。這一地區是廣州的中心城區,包括越秀、天河、海珠、荔灣、白雲、黃埔六區,珠江從西向東穿城而過。重點提升三個方面:一是對標世界名城,提升城市綠化的品質,構建景觀優美、利民惠民、生態功能強的公園體系和道路綠化體系。二是優選植物品種,增加開花植物的種類和種植量,突顯廣州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營造春花和秋花之城;三是加強立體綠化的推廣,從空中增加綠量。大力開展橋梁綠化、陽臺綠化和屋頂綠化,建設花漾街區。
在南部,廣州將著力增加綠量,構建濱海新城風貌和綠色生態水網體系。這一地區包括番禺區和南沙區,南沙被定位為廣州城市副中心,是廣州未來100萬人口的濱海新城。重點建設三個方面:一是建設具有濱海特色的公共綠地和生態休閒綠地,打造濱海新城綠色景觀;二是針對南部平原地區森林少而破碎,通過加強濕地紅樹林、沿海防護林建設,以及四旁綠化,增加森林、濕地的面積,提高南部綠量;三是構建綠色生態水網體系。依託南部河涌水網密布的特點,構建林水相依的河流景觀,營造具有水鄉地域特色的鄉愁森林生態景觀。
初審編輯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