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蟋蟀帶來大財富!山東農民工返鄉抓蟋蟀月賺兩萬多

2017-08-28 09:44:44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這些收購蟋蟀的客商大都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每年8月份,他們都會來到寧陽縣泗店鎮的蟋蟀交易市場,前來收購蟋蟀。編後:每年的十一月份,很多外地客商和玩家會積極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把母蟋蟀産的蟲卵郵寄回寧陽,讓這些蟋蟀得到繁殖。

  齊魯網8月27日訊每年的8月份,寧陽縣在外打工的農民都會重返田間地頭。柳溝廠村的毛師傅就是其中的一位。淩晨三點,毛師傅和同村夥伴一起乘車出發,一個半小時後,他們到達了泰安寧陽與濟寧梁山的交界地。他們此行只有一個目的——捉蟋蟀。

  今年已經49歲的毛師傅專業捉蟋蟀已經二十年了。對於視線不好的夜晚來説,“聽聲”是捉蟋蟀尤為重要的一項技能。憑藉聲音就能判斷出這塊地裏的蟋蟀多不多已經成為這些“蟋蟀捕手”們最基本的能力。“叫聲就跟人一樣,嗓子比較粗,動靜比較大那樣的,洪亮,離著老遠就能聽見了。”聽到蟋蟀的叫聲,毛師傅很快便消失在玉米地裏。不一會兒,他就捉到了“獵物”。

123.png

  幾十個竹筒,一個捕網,就是這些“蟋蟀捕手”的工具。從今年8月初到8月底,毛師傅在這20多天裏,靠捉蟋蟀已經掙了近兩萬塊錢。

  早上十點,毛師傅結束了他的工作,帶著他的成果回到柳溝廠村。

3444.png

  而他回家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和妻子把剛捉來的蟋蟀一個個倒進罐裏。

56777.png

  在這個不大的客廳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用來盛放蟋蟀的罐子。

567777.png

  對於毛師傅這些男人們來説,捉完蟋蟀就完成了今天的任務,剩下的任務則會移交給自己的家屬完成。柳溝廠村80%的村民都會捉蟋蟀,晚上男人們捉完蟋蟀,白天自己的家人就會帶著蟋蟀奔走于各個交易市場。毛師傅的妻子帶著捉到的蟋蟀到市場上去賣,其中一個品相較好的竟然賣了1000塊錢!

  蟋蟀市場火爆 各地客商雲集

  每年的8月份,是寧陽縣最熱鬧的時候,其中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泗店鎮。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主幹道上人來人往,市場上人流如織,他們交易的不是別的,就是當地有名的蟋蟀,也就是咱們俗稱的蛐蛐兒!

78888.png

  這些收購蟋蟀的客商大都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每年8月份,他們都會來到寧陽縣泗店鎮的蟋蟀交易市場,前來收購蟋蟀。

  業內人士把山東當地的蟋蟀稱為“山兒”(連讀),北京的蟋蟀稱為“伏地兒”。由於北京當地的蟋蟀逐漸減少,這些北京客商都跑到寧陽來收購蟋蟀。

  除了這些市場上的小商小販,還有一些駐紮在門頭房的蟋蟀收購商。他們所收的蟋蟀檔次更好,價格也更高。其中一位收購者花12000元收購了一隻蟋蟀。

  這些客商收購來的蛐蛐兒大都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各地玩家從客商手裏買來蛐蛐兒,有的用來觀賞,有的用來鬥蟋。

  寧陽蟋蟀歷史悠久,被稱為江北第一蟲。寧陽鬥蟋以個大、好鬥、兇狠而聞名,還曾經被作為貢品進貢。一些被遣散回家的太監知道寧陽蛐蛐兒好,紛紛告訴自己的親戚朋友。到1987年前後,天津、北京的玩家都來捉蛐蛐兒,這樣發展了幾年,都知道寧陽的蛐蛐厲害,每年8月份,來這兒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交易市場。

  為什麼寧陽縣盛産高品質的蟋蟀呢?中科院的昆蟲研究專家特意為這個事情來寧陽做過考察,他們發現寧陽的土含鈣比較高,水質比較硬,加上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形成了驍勇善戰的蟋蟀。

  蟋蟀産業的發展帶動了寧陽縣其他行業的發展,由蟋蟀産業帶來的收益也是頗為可觀。今年成交的蟋蟀中最貴的一隻賣到5萬元。整個寧陽縣由蟋蟀産業帶動的收入高達10億元!

  過度抓捕 野生蟋蟀數量減少

  蟋蟀産業的發展在帶動村民致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百姓在利益的驅動下, 亂捕亂捉 ,把沒留下後代的母蛐蛐捉走了,資源面臨枯竭。由於野生蟋蟀數量減少,有人便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人工繁殖蟋蟀。野生蟋蟀被稱為“秋蟲”,而人工繁殖的則被稱為“白蟲”。 白蟲和秋蟲真假難辨,擾亂了市場。

  針對這個現狀,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保護野生蟋蟀的措施。寧陽縣蟋蟀協會會長劉德強告訴記者,當地政府每年都在搞“保護蟲源地 蟲卵回故鄉”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資源的重要性,從自我做起,盡可能把母蛐蛐留下。

  編後:每年的十一月份,很多外地客商和玩家會積極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把母蟋蟀産的蟲卵郵寄回寧陽,讓這些蟋蟀得到繁殖。我們在此也呼籲當地的老百姓,少用農藥化肥,多用農家肥,保護蟋蟀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和生存空間。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