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市區劃邊界巡查APP 足不出戶可查界樁
近年來,濟南市民政局堅持“邊界講穩定”工作思路,以“網際網路+”為抓手,以提升服務為目標,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邊界資訊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研製開發了“濟南市區劃邊界巡查APP系統”,實現了全市界線界樁資訊互聯互通,日常巡查監管動態管理,有力提高了邊界管理工作效率和水準。而濟南市的區域劃分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市民政局黨委充分認識加強邊界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將其納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作為提升民政公共管理科學化水準的突破口,努力實現界線界樁資訊管理、平安邊界考核評價、政府決策和社會服務三個方面的全面資訊化。為此,聯合市規劃局勘察測繪研究院組成研發團隊,借助其基礎地理資訊資源優勢,共同開發邊界巡查APP系統。
據悉,該系統被列入全市科技創新項目,並給予項目研發資金60萬元。一期項目主要便於界管員使用。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以前的紙質材料具有一定保密性,攜帶不便,且內容較難理解,而新系統則更為方便。為確保巡查系統的開發建設順利進行,克服困難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在市財政的大力支援下,又專門撥付50萬元用於項目二期開發。另外,10個縣區積極爭取經費近60萬元專門用於移動終端設備購置。據悉,二期APP系統將把地名普查納入系統中,將面向社會各界免費推出,任意下載使用。“目前,二期工程項目已列入計劃,等一系列程式走完後便進入研發階段,爭取今年年底進行完系統測試,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通過“全市界樁界線分佈圖”的應用,實現了界線管理者足不出辦公室就能對界線界樁情況進行調閱查看;通過界管員巡查定位功能的應用,實現了對界管員日常巡查的有效掌控,避免個別界管員不真巡、不真檢的情況;通過界樁資訊二維碼掃描的應用,實現了界線巡查便捷化、操作使用簡單化的目的;通過邊界歸屬界定功能的應用,輔助領導及相關部門,及時準確地界定行政區域歸屬。據統計,3年來共為創建衛生城、拆除違章建築、稅源歸屬劃分、學區歸屬劃分、戶籍歸屬劃分等提供相關服務近120次。
最牛的“四界首”
一腳踏四地一步跨兩國
七星臺四週環山,有蜿蜒的盤山公路,海拔較高,空氣新鮮,是不少“老濟南”週末遊玩聚集地之一,在這裡隱藏了少有人知道的“四界之首”界碑。據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各郡縣之間立碑為界,因此地處於章丘、歷城、萊蕪、泰安四縣市交界處,故而得名“四界首”。為紀念這一獨特地理位置,在原處設立了四界臺,對齊魯兩國和四個地域進行劃分,立足此處,可謂“一腳踏四地,一步跨兩國”。現存國務院立碑一處。
罕見的“三區碑”
A碑在河東 B碑在河西
對於泉城路、共青團路、趵突泉北路、五龍潭、趵突泉等有名的路段和景區的界線劃分,不少“老濟南”也“傻傻分不清楚”。
在五龍潭公園內東南角,天橋、市中兩區界碑就立於此。該界碑緊鄰公園東墻的柵欄,在護城河西岸,約60釐米高,呈三角形,其中朝向西南方的一面用紅色字體刻著“市中 國務院1999年”的字樣,朝向西北側的一面刻著“天橋”等字樣,朝東的一面沒有刻字。另一塊歷下區的界碑在護城河東岸,是一塊三角形的界碑。該界碑除了朝東的一面外均沒有刻字,刻字的一面上有“歷下 國務院1999年”的字樣,該界碑與在五龍潭公園內的那塊界碑隔著護城河遙遙相望。這兩塊界碑是A、B碑,合起來就是歷下、天橋、市中三區的分界線,這三區的界線是濟南市在1999年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做的工作。
其實,這樣的“界樁”、“界碑”遍佈在市區的各個角落,有些不方便設“界碑”的地方以“界釘”來替代。 (本報記者 邱天 蘭萃)
延伸閱讀
界線好比國界 不可隨意更改
據了解,行政區劃分是相對固定不變的,不會因為地上物的開發而發生變化。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變更要報國務院批准,沒有特殊重大原因不允許變化。濟南市的行政區域劃分界線已經勘定,如果要更改,需要報國務院批准。
早在1999年,全國就已開展了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濟南市區與區之間、縣與縣之間,濟南與外市之間的界線早已都有明確。1999年進行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工作,是對行政區域界線進行了法定界線的勘定,勘界以後已經形成了勘界協議書及附圖,上面均有雙方政府、負責人的簽字蓋章。若想搞清楚界線則可根據經緯度和走向,在比較重要的點也會埋設界樁。
“這就好比國界,是主權的象徵,不可隨意更改。”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