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7月3日訊(記者 劉曉龍 實習記者 李辛未)在整個城市還未甦醒的時候,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河域清道夫”,他們用竹竿打撈著水面的垃圾,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走進淤泥中清理,日復一日,為濟南的環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66歲的張宗利就是其中的一位。
張宗利的工作,是負責西濼河沿岸近兩公里的河道清理,他已經幹了兩年零四十九天。除非有特殊的大事他會和同事倒班,張宗利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
每天清晨,他都會穿上四五斤沉的防水服,拿著打撈用的長竹竿,走進沒過腰的泥水中,用手撿拾著水中的垃圾。
西濼河張宗利負責清潔的河段水質很差,走近去就會聞到腐敗發臭的味道。張宗利清掃的內容,除了塑膠袋、泡沫、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之外,還有死貓死狗,甚至還撈過屍體。張宗利一天打撈的垃圾量,多的可以裝滿兩個垃圾車,重量可以達到一千斤。
每天在水中打撈四個小時,這對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張宗利來説是極為辛苦的。不停的彎腰拾起垃圾,有時候會讓張宗利感到腰疼。在他的手上,有著密密麻麻的傷痕,這些都是因為使用竹竿劃傷的,張宗利説,有的時候吃飯拿筷子手都會疼。
而更辛苦的,是在三十多度的烈日下穿著密不透風的防水服,每次脫下衣服,張宗利的背都會被汗水浸透,腳上也生出了水泡。每天回到家之後,他都會用肥皂洗三遍手,即便這樣,依然殘留有臟水的臭味。這個工作也讓他的家人有些不理解,但是張宗利依然堅持著。
而像張宗利一樣,濟南河道清潔工的普遍年齡都在六旬以上,基本上沒有年輕人。張宗利説,這是因為這是一個又臟又累、危險性高、但收入卻不高的工作,很少有人能有選擇並堅持下來。以天橋區為例,轄區河流水域超60萬平方米,佔濟南53%,轄區近200名河道保潔員平均年齡超60歲。這份“性價比”不高的工作,正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而張宗利自身的堅持,也是由於內心對土生土長生活環境的熱愛。“看到河這麼臟,作為住在這個村裏人,心裏能好受嗎?”張宗利説。
張宗利有一個心願:希望人們能夠從自身做起,少扔垃圾,愛護環境,讓西濼河的水越來越清,讓濟南的環境越來越好。“我是這個村土生土長的,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讓環境更好,造福後代。”張宗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