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期,配合著國家建立特色小鎮、發展生態農業的號召,很多傳統鄉村都在進行改造升級。那些依山傍水,有著得天獨厚自然資源的村落,改造起來可以發揮自己的這些優勢,然而更多的村子卻相對傳統,他們應該怎樣進行改變呢?
委員調研:荒山野嶺 變身“世外桃源”
《生活幫》記者來在沂源縣桃花島風景區看到,青山綠水非常秀麗,然而多年前卻是一片荒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裡發生變化的呢?讓我們跟著村民老董一起來了解一下。
村民老董和老桑是這裡土生土長的農民,種了大半輩子的地,沒想到最近卻成了遠近聞名墜琴藝人。
老董告訴記者,“以前窮得叮噹響,耕地也耕不了,玉米也不夠吃的,吃飯都吃不飽,現在變化大了,老百姓也富裕起來了。”
老桑説:“董方軍帶動了我們村子發展桃業,我們跟著也發展起來。”
老哥倆今年都60多歲,見證了村子的大變化,他們把家鄉這些年的發展編成曲子到處傳唱,其中提到的董方軍就是給這裡帶來改變的人。
董方軍介紹:“我們承包下這片荒山,二十年前就著手改變這裡,引導著村民致富,成了萬畝桃基地。”
董方軍是山東省政協常委,他親自踐行課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如何對傳統鄉村進行優化改造。本次調研活動,由董方軍引領,山東省政協委員欒曉平、常愛玲參與。
“現在這裡是花果山了。因地制宜發展思路,就是事實就是的作風。我們出去學習結合理念,因地制宜。”
沂源縣地處魯中山區,農林用地多在丘陵地帶,像這樣的情況全省不在少數,如何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而且不跟本地盛産的蘋果、櫻桃等果物發生衝突,這是董方軍一直思考的問題,“打造成整體的小環境,桃花島可以複製,多少這樣的,找對路子,結合全域旅遊、特色小鎮的機遇,再加上我多年的失敗經驗教訓,再次昇華。”
委員建議:改變傳統鄉村 發展全域旅遊
目前對龍子峪的改造已經有了效果,董方軍表示,下一步想通過土地流轉,承包更多農民的土地,按規劃發展全域旅遊,到時候還要返聘農民參與管理,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冬天來滑冰,春天來賞花,夏季避暑,秋天收穫,這裡本來就是一個富民項目。”
在今年春天桃花盛開的時候,董方軍搞了一次桃花觀賞節,當時一下涌進了8萬多遊客,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信心。沂源縣旅遊局副局長高源澤分管鄉村旅遊這一塊,下一步她想將桃花島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全縣。
高澤源表示:“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下一步發展我們的山水生態資源。政府也是支援和重視的,把鄉村旅遊作為支柱産業。有扶持政策,有獎勵和意見。”
經過走訪調研,政協委員一致認為,無論發展生態農業還是全域旅遊,最終都要以百姓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在發展的同時也得進行可持續性地設計。
欒曉平委員介紹:“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開發,也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旅遊項目,不能過度開發。儘管老百姓得到了一些好處,但是破壞了環境,不可取。而這個項目就是在走生態的路,能夠可持續。”
常愛玲委員説:“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不能盲目跟風,要做實際考察,讓老百姓獲得持續的利益。開發旅遊也要傳承一種文化。”
據省政協常委董方軍表示,下一步他還要在景區範圍內建設多個主題展覽館,比如以“善”為主題的文化館,推廣“魯硯”的展覽館,這都是通過改變傳統鄉村、發展全域旅游來帶動當地的文化經濟。(記者 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