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妮:女性生活方式選擇受多種因素影響

2017-05-23 15:48:37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亞妮 責任編輯:張靖浛 字號:T|T
摘要】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表面上是自我行為習慣方式的反映,實質上是國家制度、經濟水準、政治地位、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健康狀況乃至性別身份和社會文化規範等的權衡。性別與階層、市場資本等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於生命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

  生活方式的選擇受制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制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幾乎每一個目標都與生活方式的選擇相關。本文討論的不是個體的健康生活行為方式,而是女性生活方式的總體狀況和性別差異及其背後的性別制度與文化機制。

  影響男女生活方式選擇的階層因素

  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選擇生活方式的基礎資源和條件不同,生活方式選擇的性別差異與階層因素相關,同時同一社會階層中的男性和女性,其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

  一方面,與經濟水準直接相關的資源與條件影響男女的生活方式選擇。工作機會和條件、社會保障狀況、薪資水準以及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享有狀況等與經濟相關的資源顯性地影響生活方式選擇。在經濟方面,性別差異的表現方式頗多,直接相關的是男女兩性在工作機會、薪酬待遇、晉陞機會、培訓機會等方面的差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中,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特別是第二、三産業的擴大,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提供了不同種類和層次的職業和崗位,人們的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也隨之出現靈活多樣的安排方式,男女都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參與到各种經濟活動中。最新數據顯示,女性在新興産業就業的人數增加,網際網路領域創業者中女性佔55%。但我們也發現,在就業率、就業機會和工資收入方面的性別差距在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我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水準處於領先地位,而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化的就業制度和就業環境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處於下降趨勢。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男性勞動參與率為78.2%,女性為63.7%。近日,網際網路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佈的《2016中國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顯示,女性平均月薪僅為男性的77%,男女薪酬差異在三四線城市明顯拉大。

  另一方面,與經濟資源間接相關的因素也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選擇。男女兩性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社會期待也不同,因此在受教育機會與層次,受教育品質與內容及社會交往的資源與方式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最終也會影響個人的氣質、修養、生活品質和視野等。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對男孩女孩的培養和性別期待,也影響著對他們生活方式的引導,諸如社會交往場所與方式、休閒資源利用等方面均不同。

  性別分工使得女性休閒資本減少

  現代社會中,時間日益成為一種緊缺資源。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收入、家庭結構的人在一定時間週期內完成的活動內容、品質及意義不同,所獲得的經濟資源、社會資源及文化資源也不同,也就是説時間如何被利用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選擇。

  首先,家務勞動時間增加擠壓女性休閒時間。受城鄉教育、醫療、住房、養老、保險等制度改革的影響,特別是市場化、農村勞動力遷移流動及政府公共服務投入資源的不均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家庭生活和家庭照顧成本有所增加,所以,在以勞動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普通家庭中,女性通過從事有酬勞動獲取經濟收入對改善家庭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農村女性可能還需要從事農業生産,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女性參與到各類非農勞動中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報酬。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在工作日,女性的總勞動時間(含工作及往返路途和家務勞動時間)比男性多37分鐘,尤其是城鎮女性的工作時間比十年前有所增加,女性的休閒時間比男性少將近1小時,城鎮女性的休閒時間也比十年前有所減少。這樣的結果勢必會影響到女性休閒時間的享有,也會影響到生活方式的選擇。

  其次,家務勞動和家庭照料需求的提高擠壓女性的休閒資源。雖然女性的家務勞動時間比十年前有所減少,但女性的家務勞動時間仍然比男性多,其中城鎮女性比城鎮男性多近1小時。而且,雖然家務勞動的可替代性增強,但家庭照料要求提高。近年來,科技的發展,家用電器的普及,日用消費品的極大豐富,超市商場等購物場所的增加以及家政服務業的發展,為家務勞動時間的縮短提供了可能。同時,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更加精細,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高,這無形中對家務勞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承擔養育責任的年輕母親,育兒理念和育兒任務的精細化,極大增加了育兒者在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乃至精神上的焦慮。這些都影響到女性的休閒品質和放鬆方式。

  基於性別偏見的消費觀念使女性生活方式選擇面臨張力

  人們對不同性別的認知、期待和要求不同,會反過來影響不同性別的行為方式的選擇,即生活方式的不同。這一點比較明顯地反映在男女兩性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上。

  隨著物質資源的極大豐富及高科技産品的更新換代,消費品種增多,女性成為消費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商家也使出各種招數吸引女性的眼光,打出“女性消費時代得女性者得天下”這樣炫目的廣告或宣傳語,強勢造出女性是主要消費者的形象,甚至連餐飲業也宣稱“近70%的餐飲消費由女性貢獻”。

  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使得女性消費中的階層化特徵充分顯現。不同經濟基礎、家庭結構、人力資本和價值觀的女性,其個人消費層次不同,消費內容和方式不同,其消費場所也不同。貧困女性可能仍在維持低端的基本生存消費,但有經濟基礎的女性則需要通過購買高端産品或其他高檔消費獲取社會地位的認同。

  女性在消費的同時,自身也被消費著。特別是在市場化、商業化的運作和衝擊下,各類媒體的宣傳中充斥著對女性身體美、容貌美的過分渲染,減肥、美容等廣告鋪天蓋地,男女的價值觀、審美觀及消費觀也在發生變化,美女經濟現象氾濫成災,一些所謂“時尚”的生活方式花樣翻新。同時,女性還被要求在盡力協調好工作與家庭衝突的同時,努力打造幸福生活,一些“超人母親”也就開始在網路社交媒體中出現。

  總之,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表面上是自我行為習慣方式的反映,實質上是國家制度、經濟水準、政治地位、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健康狀況乃至性別身份和社會文化規範等的權衡。性別與階層、市場資本等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於生命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

 

              熱搜資訊